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全球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息业务造成了非同小可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加剧。面对这些情况,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就成为了商业银行稳定利润提高绩效的一剂良方。迄今为止在国内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非利息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表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利息业务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非利息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非利息业务收入具有高波动性且风险管理难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明确。因此关于非利息业务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否真正提高绩效的研究尤为重要。故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以及竞争态势进行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银行竞争、非利息收入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银行绩效的内涵进行介绍分析,对银行竞争与银行绩效之间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说明,对非利息收入的界定以及与银行绩效之间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对银行竞争、非利息收入与绩效的三者关系进行说明,并在对前人的文献理论分析后以此为核心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利用2005-2016年138家银行的年度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与非利息收入如何影响银行绩效,其中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为Lerner指数,并对非利息收入和银行类型进行了分类后的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非利息业务对于大型银行的绩效提升是有正向影响的,但不显著。而对于中小型银行的绩效有着负向影响且显著。原因在于大型银行凭借其优势占据了非利息业务中手续费及佣金业务从而使自身从中获利,而中小型银行则避其锋芒,发展其他非利息业务,但由于其他非利息业务的特性使中小型银行难以通过此类业务提高绩效。第二,市场竞争与所有银行绩效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是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作为营业收入的主要部分,而市场竞争度的增加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从而降低了银行的绩效。最后当市场趋于垄断时,大型银行能够利用其客户、资金、技术等优势在非利息业务方面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中小型银行则会损失更多的利润。基于以上结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提供一些政策建议。一是注重非利息业务的盈利性,二是大力推进混业经营模式,三是注重品牌建设提供差异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