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级多孔碳材料集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能良好、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极具潜质的储能电极材料。本文采用模板法合成了一系列分级多孔碳材料,并考察了其作为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电极材料、锌-空气电池(ZAB)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SC)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系统研究了分级多孔结构、氮(N)元素掺杂以及其他纳米碳材料修饰对其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首先,合成了一系列N掺杂分级多孔碳(NHPCs)。所得的NHPCs具有较大的孔隙体积、相互连接的分级多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高的N掺杂含量等优点。得益于上述优点的协同效应,NHPCs在电解液为0.1MKOH、扫速为5mVs-1、转速为1600rpm的条件下的ORR测试中展示出比Pt/C还正的半波电位0.883Vvs.RHE、高的初始电位1.004Vvs.RHE和良好的抗甲醇稳定性;此外,在6MKOH电解液的ZAB测试中,输出功率密度最高达到了25.1mWcm-2;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下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此外,作为SC电极材料,所制备的NHPCs在电解液为1MH2SO4和电流密度为1Ag-1条件下,其质量比电容为283.7Fg-1;当电流密度增大到20Ag-1时,其质量比容量仍保持为237.4Fg-1,容量保持率为84%,可见NHPCs展示出较高的倍率性能。所组装的对称型SC在电解液为1MH2SO4和电流密度为1Ag-1条件下的质量比电容为81.6Fg-1,在电流密度为6.7Ag-1条件下循环12000圈后电容保持率为99.3%,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502W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为11.3Whkg-1,即使在8691Wkg-1的高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仍然可以维持在7.7Whkg-1。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NHPCs的电容性质,分别合成了石墨烯(GO)、碳点(CD)和碳纳米管(CNT)修饰的N掺杂分级多孔碳(GO/NHPCs、CD/NHPCs和CNT/NHPCs)。系统研究了GO、CD和CNT的修饰对分级多孔碳材料NHPCs结构和电容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级多孔碳复合材料均具有较大的孔隙体积、相互连接的分级多孔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此外,GO、CD和CNT的存在能有效提升NHPCs中N物种的含量,进一步优化孔结构。作为SC电极材料时,相比于GO和CNT,CD对于NHPC电容性能的提升更为明显。在电解液为1MH2SO4电流密度为1Ag-1时CD/NHPC-10的质量比电容为343.6Fg-1,高于GO/NHP-15的308.1Fg-1、CNT/NHPC-10的273.9Fg-1和NHPC的232Fg-1。采用所制备的GO/NHPC-15、CD/NHPC-10、CNT/NHPC-10、NHPC电极材料和H2SO4/PVA凝胶电解质组装成全固态超级电容器GO/NHPC-SSC、CD/NHPC-SSC、CNT/NHPC-SSC、NHPC-SSC,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CD/NHPC-SSC的质量比电容和体积比电容分别为77.6Fg-1和2.33Fcm-3,优于GO/NHPC-SSC(76.3Fg-1和2.29Fcm-3)、CNT/NHPC-SSC(67.7Fg-1和2.03Fcm-3)、NHPC-SSC(66.3Fg-1和1.99Fcm-3)。当功率密度为488.8Wkg-1时,其能量密度为10.3Whkg-1,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GO/NHPC-SSC、CNT/NHPC-SSC、NHPC-SSC。此外,该器件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连续充放电10000圈后CD/NHPC-SSC的容量保持率高达85.7%。最后,器件弯曲测试中无任何电容损失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其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其他文献
持久性污染物是指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的有害化学物质,因其具有持久性、高毒性、生物累积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对生物及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廉价、高效、抗干扰能力的吸附剂来治理含持久性污染物的水体。双酚A(BPA)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污染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双酚A应用广泛、需求量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无疑增加了对人类暴露的风险;钯离子作为一种性能十分优越的重金属
氢气作为一种具有高热值、来源广泛的清洁燃料,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研究。电催化裂解水或尿素产氢是一种简便、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技术。遗憾的是,电催化裂解水或尿素产氢在反应过程中存在高过电位而致使大量能量的损耗。尽管商业的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但是高成本、原材料短缺、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过渡金属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优点,使得它们在能源、催化等方面的大量应用。因此人们亟需
学位
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因其可以在烯烃的位置同时引入两个不同的官能团并且具有高选择性等优点,该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方便、高效、经济、适用性强等特点,广受化学家的青睐。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在一些天然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和药物的修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骨架结构在一些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中间体中广泛存在。目前,将杂原子化合物结构引入到有机分子骨架
学位
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急需开发出高效、绿色的能源转换和储存装置。电化学氧还原反应(ORR)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可以中和碳排放、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产物的潜力,研发高效绿色的ORR、CO2RR催化剂被认为是发展可持续清洁能源的重大目标之一。然而,ORR和CO2RR的实用性由于其反应动力学缓慢和不稳定性而受到阻碍
光催化剂只有在光的照射激发下,才能发生一系列的光催化反应,但光源撤除时,反应会立刻停止,这限制了光催化剂的广泛应用。长余辉发光材料因为其储能-释能的性质而被视为可支持半导体光催化剂全天候光催化潜能材料。近年来利用长余辉材料辅助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越来越多,半导体通过纳米粒子等离子共振效应增强可见光吸收,长余辉发光材料能在无光照条件下提供光源持续激发等离子光催化剂,使其在无光照条件下继续进行光催化反应。
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努力下,从太阳光中获取电能的光伏技术已经被实现,并被视为下一代最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当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活性材料主以晶硅和无机半导体材料为主,有机材料相对较少,但有机材料因其独特的优点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有机光伏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给体材料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氟硼二吡咯和苯并噻二唑类共轭聚合物和小分子给体材料,同时针对分子结构和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为净化已受污染的水体,光催化技术也应运而生。光催化技术由于具有能高效利用太阳能、常温氧化效率高、环保稳定、易于回收和能彻底去除有机污染物等优点的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传统的粉末体光催化剂,在大面积实际废水的治理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粉体光催化剂容易流失,难以回收,易造成二次污染及应用时易沉在水底导致光和氧气的利用率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也相继出现,其中水环境污染问题极其严重,解决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在某种程度上污染水资源的有机化学物质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它们不仅会破坏环境,同时也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很难被深度矿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处理污水的技术很多,但是都很少考虑水体成分(如无机成分)以及反应装置的选择等在实际运用时对理论上机理的影响。其中,电催化氧化耦合高级氧
学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各种污染物被随意的排放到水体中,对水生生物和人体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卤氧化铋因为它独特的电子结构、稳定的化学性质和高效的光降解能力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然而,纯的BiOBr在可见光下表现出很低的光催化性能,这或许与它的较低的量子效率有关。本论文主要是探索寻找改进BiOBr光催化性能的途径,成功研究了用水热法制备出了花状BiOBr和G
面对当下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发展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了最为紧要的问题之一。利用电解技术制备氢能,氧化生成工业常用的有机物,以及降解污染物是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石油能源的绿色可行方法。常用的电解催化剂有铂碳,氧化钌,氧化钇等贵金属单质以及氧化物,但由于贵金属元素在地球的储存量较少,价格昂贵使得电解技术在工业上的发展受到制约。通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元素例如Fe,Co,Ni,Cu,M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