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曼光谱和H/D置换技术的凡纳滨对虾蛋白质变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纳滨对虾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冻藏与加热是凡纳滨对虾贮藏与加工的必要手段,然而肌肉蛋白质在冷藏或冻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冷冻变性,影响产品的食用品质。同样加热也导致蛋白质变性,过度变性则使虾肉硬度增加,咀嚼性变差。因此,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变性的研究为其产品品质的提高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转换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冻藏或加热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的二级结构变化,通过重水H/D氘代置换,筛选出和水分子氢键运动相关的特征谱带,探讨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维持蛋白质结构的分子作用力的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索虾肉蛋白质在冻藏或加热变性过程中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阐明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的变性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在-18℃和-40℃冻藏条件下,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α-螺旋结构含量从56.22%(新鲜样品)分别下降到34.71%(-18℃)和34.10%(-40℃),而β-折叠结构的含量从24.71%(新鲜样品)分别增加到37.81%(-18℃)和39.10%(-40℃),转角结构含量从19.07%(新鲜样品)增加到27.48%(-18℃)和26.80%(-40℃)。α-螺旋和β-折叠的变化趋势与900、940 cm-1处的拉曼波谱分析结论一致。  2.通过H/D置换,测定不同置换时间下不同冻藏条件的虾肉蛋白质重水峰强度和氘代动力学变化,研究表明,蛋白质在-40℃比-18℃冻藏温度下具有更稳定的蛋白质结构。氘代动力学中的未氘代分数可以表征蛋白质的变性程度,通过拟合冻藏时间和未氘代分数之间的关系,得到未氘代分数值随冻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线性拟合方程(y=-0.0025x+0.6507,-18℃;y=-0.027x+0.7044,-40℃),可据此方程预测冻藏时间小于12周的虾肉蛋白质在冻藏过程中的变性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维持蛋白质结构的分子间作用力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氢键和疏水作用,可推断在冻藏期间由于蛋白质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变化引起了蛋白质结构的改变,造成了蛋白质变性。  3.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分析凡纳滨对虾在-18℃、-40℃下冻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的盐溶性、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质的盐溶性、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均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表面疏水性上升,且都与冻藏温度相关;-18℃冻藏样品的变性程度大于-40℃冻藏的样品,说明冻藏温度越高,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越高。由DSC分析蛋白质的热变性温度和焓值的变化可知,随冷冻时间的增长,蛋白质的热变性温度呈下降趋势,且冻藏温度在-18℃时,热变性温度下降2.21℃,而在-40℃下的冷冻样品的热变性温度下降了0.74℃,说明冻藏温度越低,虾肉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4.利用拉曼光谱法结合DSC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50℃加热条件下的蛋白质和水的变化。结果表明:虾肉在50℃加热15min开始发生热变性。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蛋白质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含量增加,正规二级结构的总含量减少。随着H/D置换时间的延长,O-D键的相对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加热后的肌肉蛋白O-D峰相对强度比未加热样品高,且加热时间越长强度越高;加热后的肌肉蛋白在前2小时内氘代动力学显著高于未加热新鲜样品,这可能与加热后蛋白质的氢键强度的改变有关。热变性过程中,氢键和疏水作用的改变对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Matlab仿真程序的Power System工具箱对单机-无穷大系统各种运行状态进行了仿真。选取合适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发电机失磁保护判据的神经网络实现;采用双正交紧支小波分析定子电流,用小波阈值法闭锁发电机机端与主变高压侧发生短路的情况;合理的选取训练样本,用神经网络来闭锁发生振荡的情况。结合上面所述就得到了完整的失磁保护方案。本文还进行了用松散型小波神经网络闭锁振荡与外部短路情况的研究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5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一氧化氮、空腹血糖、总胆固
在变电站中,接地网是其电气设备的公共参考地,它需要能够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将地电位迅速降低到人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范围内,同时避免高压对电网二次设备的伤害,保障人员和设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安装在电力系统各厂站的微机保护和其它自动装置,其采样多是在各自晶振控制下自由进行的,彼此之间不存在同步。要实现同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各个厂站的采样时钟同步运行,同时这种同步必须是远距离的、准确的和高度可靠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DS80C320高速单片机的GPS卫星同步时钟。它由接收机、中央处理单元和输出接口组成。若给电力网中各厂站和各级调度中心都配置上接收机,利用接收机提供
本文首先介绍IEC61850的背景、体系、特点和内容,深入探讨了标准本身。然后分析了该标准在国内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预见性地指出标准普及应用的大致步骤,可以对今后
本文首先对瞬时值控制逆变技术状况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对滞环瞬时值控制技术和固定开关频率的SPWM(正弦脉宽调制)瞬时值控制技术的比较以及电感电流反馈与电容电流反馈方案的比较,分析得到了采用输出电压和电容电流瞬时值反馈的电流SPWM控制技术逆变器的特性。并对采用输出电压和电容电流瞬时值反馈的电流SPWM控制技术逆变器建立了仿真模型,制作了原理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该逆变器具有开关频率固定,输出电
本文在分析基于用地仿真法的空间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对基于用地仿真法的空间负荷预测进行了改进。在小区划分方式上,结合我国电力部门现有的分块方式,提出首先按照行政区、道路将
高功率因数、高效率、低噪音是电源装置和用电设备普遍追求的品质.本文以单相电源装置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器和高性价比全直流数字变转速空调系统的研制、开发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