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备空时分组码及其在协作通信环境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et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无线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可靠高效传输数据的问题。空时编码技术是MIMO系统的关键信号处理技术之一,由于好的空时编译码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空时码自提出以后,迅速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里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论文在给出MIMO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MIMO系统容量问题,揭示了MIMO系统容量成倍增长的本质,在讨论空时码码字设计准则的同时,详尽地描述传统三种空时编译码方案。研究表明,以VBLAST为代表的分层空时复用方案虽然编译码简单、频带利用率高,但其分集增益较低;空时格码可以获得较好的分集增益,但其频带利用率是一个定值,此外译码复杂度相对较高;相对而言,空时分组码编译码复杂度不大,并且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分集增益,但传统空时分组码同样存在着频带利用率不高的缺点。2006年Oggier提出的完备空时分组码克服了传统空时码的缺陷,其拥有满分集,满速率等优异特性。论文在分析基于循环代数的完备空时分组码编码构造和基于等效分层空时传输系统数学变换分析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完备空时分组码的检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判决反馈维特比检测算法。研究表明,随着调制阶数增大,MMSE-DFE-Viterbi算法能以适当增加复杂度为代价,改进系统性能,且适用于各种调制方式。协作通信是未来通信趋势,本文研究了如何将完备空时分组码应用到协作通信环境中的问题。首先分析了Oggier等人所提出的代数编码协作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学推导,得到其等效非协作模型。针对此等效模型,论文提出一种新的编码构造方法,利用循环除法代数采用类似于完备空时分组码的编码构造方法完成等效协作空时码的构造,分析表明,新的构造方法能有效简化等效模型的分析,为协作通信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另外,本文还针对等效模型提出其译码算法,相关仿真表明,该算法是针对该模型的有效检测算法。此外,本文还给出一种放大转发协作模型,在发送和接收天线数目与中继数目确定的情况下,可确定相应空时码的转发机制,然后采用完备空时分组码译码算法对等效非协作模型进行译码。相关分析表明,完备空时分组码是可以应用于协作通信场景下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协作编码方案。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已经成熟,将全面取代模拟电视,成为新兴的信息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DVB-T)
组播是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组播相对于传统的点对点的单播方式降低了对发送者的压力并且节约了传输数据时需要的带宽,因此非常适合以组播方式开展多接收者的点对多点或
空投重物和伞兵伞在开伞、着陆过程中均会因受冲击而发生过载现象,过载是评价降落伞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伞兵伞开伞过载是指在伞充气张开的过程中,作用时间在1秒以内作用于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在多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工程测试时,需要使用数据采集记录仪做电厂现场振动监测,高空或井下检测,车载
雷达信号处理的发展一直是雷达技术发展的核心,其相关处理单元包括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MTD)、非相参积累、恒虚警检测(CFAR)、单脉冲测角等。其中单脉冲测角是跟踪雷达的关
本文主要是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维氏硬度测量系统进行研究与实现。通过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现有的维氏硬度测量系统,验证这些系统中的相关算法,发现了某些算法的不足之处,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公共场合配备了大量的无线局域网络,人们可以利用终端设备方便的连接无线热点,通过Wi-Fi信号在不同位置信号强度值的差异并匹配相
大米的碎米率、垩白度、黄米率常常是影响大米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反映稻米种植水平,稻米加工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开发的大米质量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检测大米图片、视频
数据挖掘,又名知识发现,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智能地搜寻隐含在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不仅可以总结过去的发展历程,同时还
随着人们对无线数据传输需求的增加,如何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的速率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超宽带技术的提出为解决日益增长的通信容量和有限的频谱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超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