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放废液大体积浇注水泥固化及铯固化机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放废液经萃取和离子交换去除超铀元素和Sr、Cs后变成中低放废液,虽然水泥固化法原材料易得、固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我国的沿海地区就地处置中低放废液政策使得如何提高固化体持留Cs+、Sr2+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大体积浇注中低放废液碱矿渣水泥固化体适宜的基体配方,最大限度地减小Cs+、Sr2+浸出率,同时研究Cs+在固化体中的存在形式,探索Cs+固化机理。 考虑到我国中低放废液的特点,首先设计实验装置浓缩、脱硝废液,中和、碱化使之成为能用碱矿渣水泥进行固化的废物料浆。由于Cs+的溶解度高、扩散迁移能力较强,掺加少量的吸附辅助材料于固化基体中不能有效地抑制Cs+在固化体中的被浸出,在对不同配方的固化体中核素离子浸出性能进行研究后,确定了在水泥基体中提高沸石含量以增加对放射性核素离子的吸附,降低固化体中Cs+、Sr2+浸出率的研究方向。 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碱激发剂及外加剂,经恰当的固化工艺成型的沸石含量为80%的碱矿渣水泥固化体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固化体的Cs+、Sr2+离子浸出率大幅降低(据此提出沸石基碱矿渣水泥的概念),在废物包容量为20%(不包括中和废液过程中产生的固形物)、按大体积浇注施工要求、采用普通净浆成型法进行固化,其固化体性能可达到如下一些指标: 水泥净浆流动度为190mm,泥浆失去流动时间为180min,泥浆初凝时间为32hr,泥浆终凝时间为44hr;在25℃密封养护下,固化体28天抗压强度10.3 MPa;固化体25℃(GB7023-86)42天Cs+、Sr2+离子浸出率分别2.5×10-4cm·d?和1.3×105cm·d-1,90℃(MCC-1P)28天Cs+、Sr2+离子浸出率分别为3.1×10-4g·cm-2·d?和2.2×10-5g·cm-2·d-1,150℃时为5.6×10-4g·cm-2·d-1和3.0×10-5g·cm-2·d-1;且固化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久性和耐辐射性。 采用XRD、SEM EDS、AAS等测试方法对固化体中Cs+浸出性能进行研究,探讨核素的固化机理,推理出固化中Cs+被持留的三种作用:(a)随矿渣水化进 摘 要入D,’区七可 耻且 纠构合;(I〕) 被沙心顺*巨 附】_I.被水洲】刑V也决;(l,) 丁叩1且 化体地陈小。洗心基碱他渣水对放g性废物四化体*核素C*w材B阶川以沙 寸吸附为主,佛石表面的部分孔隙被水泥胶体所堵塞,进一步增强了固化体持欧C。’的能力,本文据此建立了CS“固化物理模型,探讨了CS涸化机理,进而合理解释了固化体中CS他浸出行为。
其他文献
采用电化学方法生成Fenton试剂,并将其应用于废水处理中,用Ⅰ-Ⅴ线性扫描曲线和化学测试等方法来确定阴阳两极上发生的反应,并考察了电流密度、溶液酸度等因素对两极上发生的反
恒定的磁场和电场能够刺激骨质形成,加快愈合骨坏损处。本研究根据磁场能够促进骨细胞生长这一生物学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磁性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MMBGC),它既有生物相容性
<正>任何光学镜头,不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可以用"镜头描述"这个术语来区分镜片的数量,玻璃的种类,镜片的曲面半径,镜片的厚度,镜片与镜片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镜片的直径,等等
<正>《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不错,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则是人类的一种独特文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饮食文化这片
从初步提出到具体筹建,亚投行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与热议,从最初的质疑到最终的认可,亚投行撬动着世界,引领着全球新格局,而归根究底还是亚投行的理念、承诺、实践使其足以超出
为解决单边带调制方法因在载波调制技术中难以实现而不被广泛应用的问题,对单边带调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Hilbert正交变换的单边带调制算法,以及该算法的FPGA(Field P
金融套利是企业和投资者利用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非均衡来获利的行为,在现代金融经济中,它的存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有众多的内容,与以相对应金融套利的形式也
从回撤支架实际工程,从顶板管理,瓦斯治理方面,降低成本方面论述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回撤。
<正>我虽然一直关心中小学语文教育,但却尽量避免给中小学老师作报告,因此拒绝了许多约请。因为我深知自己缺乏在第一线进行教学的经验,害怕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让老师们
本文对焊接矩形管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是在前人相关的试验和模拟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探讨了ANSYS在模拟焊接残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