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寿命预测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对于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建筑结构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也会有所差别,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耐久性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建立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对建筑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文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的含义和内容以及我国的环境特征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目前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的方法。根据我国环境特征将建筑所处环境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干燥空气、高温潮湿、冻融循环、海洋环境、除冰盐或其他氯盐环境。文章将耐久性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给出相应的灰色关联度取值范围,通过灰色单层次评判模型来确定结构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能。本文只考虑材料层次对耐久性的影响,涉及到的因素有碳化、氯离子侵蚀、冻融循环、钢筋锈蚀和碱集料反应,以此为基础将可拓区间数引入层次分析法用于建立耐久性指标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从而确定特定环境下指标的初始权重,再根据实际测量的指标值求得表征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熵,然后将初始权重与相应的熵值复合为实用权重,最后将各实际指标与对应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同实用权重进行结合求出评判结构耐久性能的灰色关联度。耐久性评价体系确立之后便可与结构的耐久性年限建立联系,本文提出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来预测结构的耐久性年限,将表征耐久性能的灰色关联度转化为结构的整体损伤值,再利用灰色GM (1,1)模型对经定期检测结果产生的整体损伤值序列进行处理,从而预测结构达到极限损伤值的剩余使用寿命。最后将本文建立的结构耐久性评价模型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通过Matlab语言编程分别应用于实例分析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我国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多,且分布广。农作物所遭受到的生物灾害复杂多样,危害严重,如鼠害的发生已对农牧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源上治理
当隧道穿越滑坡体时,由于施工扰动,边坡稳定性会降低,隧道拱顶易塌方,严重影响隧道和边坡安全。目前,对于隧道-滑坡平行体系滑坡推力对隧道具体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陈家坡隧
基础-土-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是最近抗震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但综观发展历程,绝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数值分析模拟,然后归纳总结出一些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规律。但由于相应
为研究赋存环境变化对海积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以广西钦州港填海区域海积软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机制模拟技术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方法,设计并加工制作了“浸泡℃
摘要:社会科学的进步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双层需求也逐步加大。近些年受互联网应用规模趋于变大,互联网逐渐开始进入商务系统,致使商务贸易系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电子商务已成为商贸模式的主流,通过网络能够连接不同地域,建立跨境贸易,进而满足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贸易需求。然而先进的贸易手段必然会需要大量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过因为互联网进入商用时间不长,因此电商人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