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环境条件复杂,对于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建筑结构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也会有所差别,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耐久性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建立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对建筑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文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的含义和内容以及我国的环境特征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目前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的方法。根据我国环境特征将建筑所处环境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干燥空气、高温潮湿、冻融循环、海洋环境、除冰盐或其他氯盐环境。文章将耐久性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给出相应的灰色关联度取值范围,通过灰色单层次评判模型来确定结构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能。本文只考虑材料层次对耐久性的影响,涉及到的因素有碳化、氯离子侵蚀、冻融循环、钢筋锈蚀和碱集料反应,以此为基础将可拓区间数引入层次分析法用于建立耐久性指标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从而确定特定环境下指标的初始权重,再根据实际测量的指标值求得表征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熵,然后将初始权重与相应的熵值复合为实用权重,最后将各实际指标与对应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同实用权重进行结合求出评判结构耐久性能的灰色关联度。耐久性评价体系确立之后便可与结构的耐久性年限建立联系,本文提出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来预测结构的耐久性年限,将表征耐久性能的灰色关联度转化为结构的整体损伤值,再利用灰色GM (1,1)模型对经定期检测结果产生的整体损伤值序列进行处理,从而预测结构达到极限损伤值的剩余使用寿命。最后将本文建立的结构耐久性评价模型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通过Matlab语言编程分别应用于实例分析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