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诗词中的生命诗性意识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诗词内容主要是自己实际生活经历,其诗词不仅有“清空骚雅”的风格,还有作者本人极富诗意的生活审美范式和人生态度,其实这是一种生命诗性意识。本文主要是运用生态美学的视野去审视姜夔的诗词、诗学理论、生活经历,发掘其中的生命诗性意识,并且试图对话西方,找到姜夔的生命诗性意识与西方的“诗意栖居”意识的契合之处,也找出姜夔的生命诗性意识对现代生态美学的借鉴和启示。“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在评价荷尔德林的诗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是针对现代工业社会人的异化现象而提出的,海德格尔认为现代人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人应该找回人的诗意审美的生存状态。这个概念后来借鉴到生态美学研究中,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包括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之间关系和谐的生存状态,所以“诗意栖居”就是生态美学的理想状态。姜夔诗词中的生命诗性意识,主要是人不仅要寻找精神家园,更要在生存困境学会与自然、他人和人自身和谐相处,达到诗性审美的生存,这恰好与现代生态美学中的“诗意栖居”意识相契合。本文绪论介绍姜夔诗词中生命诗性意识的研究起源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一章主要写姜夔诗词中的生命诗性意识的产生背景;第二章主要介绍姜夔诗词中的生命诗性意识的主要内容;第三章通过与西方生态美学的对话,发现姜夔的生命诗性意识与“诗意栖居”意识对现代生态美学的建构作用;第四章研究姜夔诗词“诗意栖居”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对挖掘传统文学中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的意义以及姜夔生命诗性意识对当代人生活的生态美学意义等。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据了大半篇幅,而且是“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重大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型繁多且涉及的逻辑关系较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教
期刊
量词是汉语的特征词类,汉语方言的量词也是如此,具有多义、相对活跃的特点。本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调查北京话29个方言量词的知晓和使用情况,旨在了解现阶段北京话常用量
本文由“土匪叙事”在二十世纪的30年代到80年代这五十余年中,它所主要表现出的三种趋向和走势(见第二、三、四章),试图从文学传统与现代写作、个体建构与历史干预、政治书写和
本论文以“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的记忆书写”为题,以外省第二代作家郝誉翔及张辉诚具有传记自述特质的作品为考察对象,以“族群记忆”、“自传体记忆”与“创伤记忆”三个面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