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深入以及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国内民族教育理论界却较少有学者从学术的高度出发研究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入汉族聚居地区之后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朝鲜族大学毕业生到内地以后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并提出提高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措施,为我国朝鲜族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 论文以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为研究内容,以跨文化适应的学习过程模式、认知知觉模式(压力—应对模式)、复原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教育文化人类学视角对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 为了了解朝鲜族大学毕业生在内地的跨文化适应情况,本文以200多名在延边地区长大并毕业于延边大学的朝鲜族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研究在内地工作的朝鲜族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语言、人际交往、工作、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适应状况,探索影响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的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中,重点考察了朝鲜族大学毕业生的性别、汉语水平、在内地居留时间、到内地的目的及期望等主要因素对朝鲜族大学毕业生适应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调查了朝鲜族大学毕业生对当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满意程度,以及对当地社会支持度的评价。 研究发现朝鲜族大学毕业生的适应状况呈现极大的差异性。毕业生的性别、所在不同地区群体、在内地居留时间、到内地的目的及期望等个体因素对朝鲜族大学毕业生的适应均有影响;调查结果还表明,当地社会支持因素对朝鲜族大学毕业生适应的影响与文化距离因素有关。 从调查分析中得知:朝鲜族大学毕业生感到人际适应较困难,影响因素表现在:语言、民族生活习俗、缺乏交往技巧、价值冲突对人际交往适应的影响等。 根据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朝鲜族大学毕业生跨文化适应发展的具体策略。
其他文献
武术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随着武术运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体育大赛的重要比赛项目。传统的武术训练方法和手段已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培养出了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