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和思想灵魂。它是世世代代推动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巨大鼓舞力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同实现我国现代化大业有密切关系,同我们当前振兴中华大业的宏伟事业也是有密切的关系。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振兴和弘扬。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实现革命目标、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近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有效地高扬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精神。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的复兴努力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标志中国的民族觉醒和复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他遗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孙中山关于民族精神的阐述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概述、孙中山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内容;总结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指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与功能。第二部分:孙中山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本章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孙中山一生的思想和奋斗继承、弘扬和丰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两大部分进行探讨。在此指出了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历史条件。即,爱国主义精神是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传统文化精华是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个人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是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保障。展现了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即,用民族精神来救国;用民族精神来强国。概括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新内容。即,忧国忧民、爱国如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愈措愈奋、百折不挠的民族进取精神;改革创新、紧追历史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和谐发展精神。总结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新特征。指出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拓展与超越。即,光大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扬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升华了中华民族的重德修身精神。第三部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其当代价值在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启迪;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参考;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武器;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时代强音。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飞机对供电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一种新型的飞机专用电源系统,而其中非常关键的是研制宽输入电压范围的DC/DC变换器电源。本文在充分考虑到系统的高效率要
<正>原料:螺蛳汤料(菜市场有卖),酸笋,腐竹,辣椒粉,鸡精,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猪骨,酸豆角,香菜,小葱。做法:1.猪骨、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加水熬汤待用;2.腐竹
期刊
兼职教师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的兼职教师不仅学历高,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而且还懂得教育科学。另外,德国对于兼职教
<正>选择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33例催眠暗示性高首次就诊未用过抗抑郁药物的高校大学生患者作为治疗对象。男16例,女17例。符合 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量表(HAMD)评分≥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居民的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坚持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现代企业存续和发展的根本。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
现阶段,“资本”无疑是一个热点词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频频出现。参照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资本的划分,可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近十年来,在社会学领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受机制是一个多维反应、持续作用的循环系统。其接受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个体性与社会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精神性与实践性、长期性与反
我国现行离婚立法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其缺陷日益突出,对其修改已刻不容缓。以婚姻关系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并采取例示主义的表述方式,符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企业财务面临瘫痪境地,威胁着中国很多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的实现。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