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ⅠE/ⅡE期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探讨以调强放疗为主的不同治疗模式下该病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93例ⅠE/ⅡE期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性别、年龄、B症状、ECOG评分、IPI、乳酸脱氢酶水平、发病部位、分期、治疗模式等信息。分析调强放疗背景下不同治疗模式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资料特点:ⅠE局限期26例,ⅠE超腔期30例,ⅡE期37例;男女比例2.6:1;全组中位发病年龄45岁;73.1%的患者原发部位在鼻腔,23.7%的患者出现B症状;72.0%患者ECOG评分0-1分;30.1%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65.6%患者IPI评分0-1分;采用单纯放疗28例(30.1%),序贯放疗者41例(44.1%),同步放化疗+化疗24例(25.8%);放疗靶区剂量≥54Gy者59例(63.4%),剂量<54Gy者34例(36.6%);ⅠE期患者中有18例(32.1%)行颈部淋巴结区域预防性照射。2.近期疗效:全组达CR(完全缓解)者共65例,PR(部分缓解)者为17例,CR率为69.8%,ORR(总反应率)为88.1%。单独放疗者CR率为75.0%,ORR为89.2%;序贯放化疗者CR率为58.5%,ORR为82.9%;同步放化疗者CR率为83.3%,ORR为95.8%。3.远期生存情况:全组死亡24例,5年OS(总生存)率为68.3%,5年PFS(无病生存)率57.2%。(1)ⅠE期患者,单纯放疗与放化疗联合者比较两者的5年OS率为72.5%、77.8%(P=0.698>0.05),两组的5年PFS率为69.3%、71.7%(P=0.846>0.05)(2)ⅡE患者:单纯放疗与放化疗联合者比较5年OS率分别为51.2%、65.6%(P=0.032<0.05);5年PFS率为44.9%、60.4%(P=0.045<0.05);(3)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5年OS率分别为59.4%、74.3%(P=0.04<0.05),5年PFS率为67.8%、51.2%(P=0.024<0.05)(4)使用蒽环类药物者与非蒽环类患者的5年OS率为51.5%、73.6%(P=0.028<0.05),5年PFS率分别为37.5%、60.6%(P=0.013<0.05)(5)放疗剂量≥54Gy与剂量50-54Gy者的5年OS率分别为70.5%、67.0%(P=0.654>0.05);5年PFS分别为61.4%、55.2%(P=0.726>0.05)(6)行颈部淋巴结照射与未行颈部淋巴结照射患者比较,5年OS率分别为79.6%、72.4%(P=0.874>0.05);5年PFS率分别为71.3%、64.9%(P=0.667>0.05)。4.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者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45.8%,3-4级放射性黏膜炎反应发生率为20.8%。5.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09)、LDH(P=0.037)、原发部位(P=0.028)、分期(P=0.041)、近期疗效CR(P=0.000)对O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008)、LDH(P=0.004)、原发部位(P=0.019)、分期(P=0.013)、近期疗效CR(P=0.000)对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B症状、ECOG评分、IPI评分、放疗剂量、是否行颈部淋巴结预防性放疗对OS、PFS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年龄、近期疗效CR是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调强放疗是早期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放疗靶区合适剂量应不低于50Gy,更高剂量并未带来生存获益。对ⅠE期患者颈部无需行淋巴结区域预防性照射。2.对于ⅡE期患者,放疗联合化疗远期生存比单纯放疗提高。3.非蒽环类化疗方案的有效率高于蒽环类化疗药物。非蒽环类同步放化疗显示出良好疗效,但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4.年龄、治疗后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预后评价有意义,年龄>60岁,治疗后未达CR患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