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式仪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针式仪表大量使用在现实生活中,现有指针式仪表检定基本上是靠人工来完成。这不仅会带来劳力上的浪费,而且还会带来视觉上的疲劳。基于机器视觉指针式仪表检定技术的研究近几年才出现,而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仪表的多样性,能实际投入使用的案列不多。现有检定识别技术存在一定的环境局限性、抗干扰能力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指针式仪表的自动检定进行一定的探索。在查阅了一些国内外相关论文后,针对现有指针式仪表检定识别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新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仪表图像预处理。针对仪表图像“明背景,暗目标”的特点。要将刻度线和指针信息加强,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必须扩展低灰度区的信息本文提出基于灰度期望的分段线性变换来实现刻度线和指针信息的增强,突出了目标区;另外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去除仪表图像噪声,该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较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2.仪表图像分割方法。对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了改进,传统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的阈值是全局阈值,是属于全局阈值分割法,该方法对光照不均匀适应性差。鉴于此,本文对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光照不均匀性适应性较好。3.指针旋转中心的获取。本文采用单张图像提取指针旋转中心,提出了连通域面积阈值法获取刻度线连通域,计算出刻度线质心,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刻度线质心的方法获取指针旋转中心。4.仪表读数方面研究。本文采用距离判别法实现仪表的指示值的判读,该方法对于分度线非线性分布的指针式仪表的读数十分有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规模持续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长。原有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时效性、数据的正确性等都存在不足,已影响到系统的正常使用。而大型的学生
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如何在现有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服务水平和居住质量成为政府、社会、服务人员以及老年人自身共同关注
时至1920年代初,国民党政治势力在南方的影响依然相当有限。正是孙中山采取了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帮助的策略,才为其后北伐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相应的政治基础。然随孙中山的逝
研究了利用Fenton氧化破解污泥,并以SCOD、TOC、TSS和VSS的变化来表征剩余污泥破解程度。结果表明:pH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9.0 g/L和0.8 g/L,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60
伯3539号敦煌遗书的二十谱字是解译敦煌曲谱的关键,也是讨论敦煌曲子辞是否入唱、何时入唱、如何入唱的重要依据,而此件文书的抄写者与抄写年代长期都无定论。抄于二十谱字之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层次维度的南水北调项目群总体结构。在项目群及项目群管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集成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南水北调项
近年来,“两会”之后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发言人与各国记者之间纽带的译员,同样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译员作为官方派出的专业翻译人士,在整个英
关于宋代教坊曾有过很多研究。1961年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在其代表作《唐代音乐的历史研究》中就宋教坊中的四部乐与唐太常四部乐展开过详细的论述。王易、黎国韬、张国强、康瑞
《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劳幹)出自《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中的《制度与国家》这一专题论文集。论文既找出了汉代中央机构决定权所在,又找出了汉代宦官和外戚所以能够掌
多年来,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破坏严重、过度旅游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不力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损坏,同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