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颗粒在提升管反应器内流动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较宽操作条件范围内的聚丙烯颗粒在一套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的所测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提升管内的轴、径向颗粒浓度及速度分布,研究了颗粒物性和提升管几何结构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提升管内局部流动结构与整体流动结构的内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将提升管沿轴向分为四个区,将充分扩散区沿径向分为两个区。 试验表观气速为6-15m/s,颗粒循环强度为20-120kg/m2.s。装置主要由气体分布板、预提升段、提升管反应器、伴床及旋风分离器等几部分组成,除旋风分离器外,其余部分均由有机玻璃制造。装置总高约14m,提升管高度为12.96m,伴床、循环立管、预提升段、提升段的高度分别为:7.18m、5m、0.45m、12.51m,内径分别为:Φ284mm、Φ72mm、Φ140mm、Φ92mm。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回归得到提升管内轴、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经验关联公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氮氧化物(NOx)不但会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雾霾等污染问题,而且会破坏臭氧层,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环保部门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
微藻处理废水废气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处理技术,然而废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及工业烟气中一氧化氮会抑制微藻的生长甚至导致微藻死亡,因而微藻脱除废水及烟气中亚硝氮的工艺受到限制;微藻间歇性培养的中后期,生物量的大量积累导致微藻间产生遮光效应,微藻难以获得足够的光照,生长速率下降。本文选育一种具有高浓度亚硝酸盐及NO耐受性的钝顶螺旋藻藻株,直接利用废水及烟气中的亚硝氮作为氮源,通过连续性前采收培养优化
学位
家蚕(Bombyx mori),具有饲养容易、子代多、生命周期短、大小适中易于实验操作、遗传背景清楚、突变资源丰富等优点,长期被用作实验遗传学材料,并被确定为鳞翅目昆虫的研究模式。家蚕也逐渐成为人类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的新型实验动物。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梦想。市场上很多保健类中药以“延年益寿”为卖点而得到人们的追捧。在这种热潮中,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也在所难免。利用模式动物实现对保健类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在快速增加,因此汽车排气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也在加重,在汽车排气中安装高效的废气催化净化器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