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实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a)、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人工控水的方法在3种不同水分处理下:(1)适宜水分处理(CK):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5%;(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a)、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人工控水的方法在3种不同水分处理下:(1)适宜水分处理(CK):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5%;(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D):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40%,对这三种植物的耗水规律,干旱胁迫下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试图对三种材料的抗旱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为在黄土高原生态修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还草造林植物提供理论依据。1.三种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耗水规律,日耗水、旬耗水、月耗水以及整个生长季耗水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日耗水量差异显著。三种材料日耗水量耗水高峰在6月中旬左右开始出现,直至从8月份开始,变化趋于稳定,耗水量逐渐减少;三种材料旬耗水、月耗水高峰均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这点与日耗水规律相同。三种材料耗水量相比较,适宜水分条件下和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都表现为:白花草木樨>沙柳>花棒;但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则则表现为:白花草木樨>花棒>沙柳。三种优势种的耗水日进程趋势并不相同,白花草木樨和沙柳均为单峰曲线;而花棒的日耗水进程则呈现出不同的双峰曲线。三种材料在整个生长季内,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总量差异显著,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极显著。2.干旱胁迫对于三种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下相对含水量>中度胁迫条件下相对含水量>重度胁迫条件下相对含水量;每种植物在同一生长阶段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差异极显著,从数值上看,白花草木樨和沙柳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相对含水量在各个时段均小于花棒。离体叶片保水力测定实验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棒叶片水分含量下降的程度小于沙柳和白花草木樨叶片的水分含量下降程度。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种材料质膜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各个时间段上不同水分处理下的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差异极显著,均表现为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中度水分胁迫条件>适宜水分胁迫条件;但在数值上,干旱胁迫下花棒的MDA含量略小于白花草木樨和沙柳的MDA含量,其差异并不显著,超氧阴离子含量在数值上差异极显著表现为:白花草木樨>沙柳>花棒。在干旱处理下三种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在干旱胁迫下三种材料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量上差异并不显著。干旱胁迫对于三种材料抗氧化保护体系的影响:均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SOD、CAT和POD的活性均增加。但各材料间进行比较,三种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各个时间点SOD活性表现为沙柳SOD活性>白花草木樨SOD活性>花棒SOD活性;而三种材料的CAT活性表现为:花棒CAT活性最高,沙柳次之,白花草木樨CAT活性最弱。三种材料在干旱胁迫下各个时间点POD活性在数值上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白花草木樨>沙柳>花棒。3.三种优势种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有各自的特点,单从某一方面并不能正确全面的对于材料的抗旱特性进行评价,因此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三种材料在水分胁迫下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干旱适应性能力大小为:花棒的抗旱性>沙柳抗旱性>百花草木樨的抗旱性。
其他文献
在研究各种物种的进化历史中,利用蛋白质或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已成为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系统发育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为:选取一组同源的蛋白质或DNA序列,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出各个序列间的进化距离,进而构建出能反映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进化树。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化树的构建方法大多数是基于合理的蛋白质或DNA序列之间距离的定义以及在距离之下作出一定的假设来提出的。本文针对DNA序列间的进化距
叉头框L2(Forkhead Box L2,FOXL2)基因是在动物眼睑以及卵巢颗粒细胞中有表达的基因。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动物胚胎发育以及卵巢的形态及功能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OXL2基因发生突变,则会导致动物患有小睑裂综合症(BPES),并经常伴随有卵巢早衰等症状。FOXL2基因在动物性别控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缺失FOXL2基因的雌性动物,其卵巢细胞会向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方向分化。前列
脂类代谢与人类某些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调控脂类代谢的机理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GH激活靶组织表面受体,通过复杂的受体信号网络调控机体的脂肪沉积,因此研究GH对机体脂质代谢的调控机理,对防止由脂肪沉积和肥胖引起的疾病非常重要。SOCS蛋白家族对GH信号通路中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中SOCS2与GH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关系犹为密切。猪的生理生化特点和遗传性能与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是研究人类肥胖
秦岭是我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其地形复杂多变,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繁衍。而位于秦岭南坡的略阳县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其植物群落类型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得到的样地数据以及当地林业部门搜集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分析研究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重要值作为参数,采用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
SUMO修饰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翻译后修饰途径,调节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功能、稳定性和亚细胞定位。Nanog基因是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关键基因,为了阐明SUMO修饰对Nanog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F9畸胎瘤细胞为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
蝎蛉科Panorpidae昆虫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性昆虫之一,但属级分类单元迄今比较混乱,其中最大的蝎蛉属Panorpa与新蝎蛉属Neopanorpa之间公认存在并系群关系,严重制约了蝎蛉科昆虫分类鉴定工作和系统发育研究的开展,因此亟需对蝎蛉科昆虫进行属级分类单元进行重新划分和订正。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PCR扩增,测定了蝎蛉科3属15种昆虫的线粒体COI(约620 bp)、COII(约632
中国是世界上奶山羊生产大国,近几年国内外的山羊奶消费热激发了业内专家对高产奶羊品种选育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人口大国,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畜争粮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大力发展节粮环保和优质高效的奶山羊产业,对于转变我国奶业发展方式,促进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效增加母羊胎产羔数和产后成活数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益,而且可以促使我国的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多年以来,对奶山羊品
氧气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缺氧会使生物机体发生损伤甚至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生物体对低氧的适应性调节是通过一系列基因表达变化来实现的。94%的人类基因都会发生可变剪接,可变剪接作为调节多细胞动物组织中基因表达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与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相关联,很多缺氧相关基因也是以不同剪接变体参与缺氧应答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丰度基因在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液体藻类固相接种培养的试验,对人工固体培养(沙/土培)藻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水分以及不同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在对藻类的液体藻种进行固相回接培养时,接种后藻类的生长要经历一个环境适应期。除营养试验外,本研究中这个环境适应期出现在接种后的前11 d,在此时期藻类生物量持续减少,生长曲线也表现出下降
近年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其中,乳腺上皮细胞是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靶细胞,外源重组基因经翻译修饰可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蛋白,因而乳腺上皮细胞是检测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针对人β防御素3基因(humanβ-defension-3, hβD3)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原代分离、培养了山羊乳腺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