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锆和掺杂氧化锆物相及其变化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33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锆(ZrO2)的品相结构对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以及作为材料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刚,氧化锆体相晶相结构的研究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但针对其表面晶相和表面性质的研究却很少,而金属氧化物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催化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晶相结构。本论文利用紫外拉曼光谱、XRD、XPS和IR光谱研究了氧化锆以及掺杂氧化锆的相变过程及其表面性质,目的是为了更深入了解氧化锆相变的机理及其表面性质和晶相的关系,为催化和材料应用提供理论根据。 ZrO2样品在不同温度相变过程的紫外拉曼,可见拉曼和XRD研究表明,紫外拉曼能灵敏地检测到ZrO2表面物相结构的变化,而XRD和可见拉曼得到的主要是样品体相信息。紫外拉曼结果表明四方相到单斜相的相变首先发生在氧化锆表面区,即单斜相首先在四方相晶粒的表面形成,然后逐步发展到体相。尽管惰性气氛和还原气氛下焙烧样品有利于四方相的稳定,但样品暴露于空气中后,表面四方相较易转变为单斜相。这可能是由于在缺氧条件下样品表面形成了一种具有氧空位的扭曲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阻止四方相到单斜相的转变。当暴露于空气中时,表面氧空位能够捕获空气中的氧,有利于表面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 对于Y2O3和La2O3掺杂的ZrO2,紫外拉曼光谱,XRD和可见拉曼光谱的结果表明,尽管掺杂稳定剂,四方相能稳定存在于样品体相,但是四方相在样品表面仍极易转变为单斜相;特别是当稳定剂含量低时,样品表面完全处于单斜相结构。一方面表面结构张力导致了表面四方相自身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XPS结果表明掺杂的稳定剂Y2O3(La2O3)表面浓度均低于其理论值,也就是说稳定剂在ZrO2样品表面区的浓度偏低,不能有效稳定表面四方相。当稳定剂在样品表面区含量足够高时,四方相或一种过渡态结构能稳定于样品表面,由于四方剑单斜的相变是从表面开始的,这种稳定的表面相结构可阻止相变的发生,使ZrO2稳定在四方相。在相似的条件下,掺杂La2O3比Y2O3能更有效地使四方相稳定。 在基于紫外拉曼光谱鉴定表面相结构之后,利用探针分子CO、H2和CO2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表面晶相ZrO2的表面吸附行为:四方相和单斜相氧化锆表面存在着性质不同的配位不饱和的Zr4+中心,Zr4+-O2-酸碱对中心和配位不饱和O2-中心。对于同样条件制备的氧化锆样品,表面为四方相和单斜相的氧化锆分别对应于一套不同的特征羟基峰,说明氧化锆表面性质受其表面晶相结构的影响。
其他文献
文章对测量范围为(0~100)℃,分度号Pt100,输出为4~20mA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在100℃时的校准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7mA。 The article has carried
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是确定水果最佳采收期和按成熟度进行准确分级的关键.本研究以表面色泽与固酸比为柑橘成熟度指标,建立了用于柑橘成熟度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确定了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壳聚糖降解法——金属配位控制降解法:让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在极稀的溶液中与壳聚糖分子上的NH2、OH配位,形成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配位键的形成可能会使配
碳纳米管是由片层的石墨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纳米级同轴圆柱体,圆柱体两端各有一个由半个富勒烯球体分子形成的帽子,它的直径可以从几个埃到几十纳米,而长度却可达到几个毫米。碳纳
本文对网络远程项目成本构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它的成本核算方法,然后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2006年-2009年的网络远程项目经营状况进行成本计算,然后指出了萧山电大
本文从纳米晶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两方面入手进行了液相法制备前躯体,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晶TiO2,乳膜法制备嵌入型陶瓷基纳米TiO2膜的研究,同时对纳米TiO2及其膜的光催化活性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和X线表现,提高对该病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对确诊HMD5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及部分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作了胸
由于和氮、氧等杂原子的良好配位能力,过渡金属钯已成为导向C-H官能化最为有效的催化剂。迄今为止,对氮和氧导向的钯催化C-H活化已经得到广泛研究。虽然如此,寻找易于移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基于RGB-DSLAM手机构建了森林样地调查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样地构建、每木检尺及林分/样地参数的估计的功能,并在测量过程中使用增强现实为观测者展示测量结果且提供了重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