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仲裁制度的完善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人权利是市场交易中的权利,是市场主体的权利。权利包括救济,救济是指受损方通过或不通过法院而取得救助的权利。权利是法律赋予市场主体所享受的法律利益,这种权利是原始的权利;当权利得不到实现或受到侵害而产生的权利,则是救济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权利失去了保障就等于无权。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⑴商人权利救济的演进。古罗马时代,权利的救济方式由私力变为公力,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救济采用了公力救济的方式。私力救济的方式依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贸易领域。古罗马私力救济的办法主要是仲裁,相对于仲裁来说,和解作为私力救济的方法显得不那么重要。在中世纪解决商务纠纷的方法中,私力救济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中世纪以后,政治生活中国家的力量逐渐加强,同家对社会生活和交易活动的规制也逐渐加强,这种国家力量的渗透,体现在解决市场交易纠纷方面则是国家司法对传统解决纠纷方式的削弱甚至灭绝。中世纪产生的商人自主解决纠纷的方式,商事法院消失了,在其他延续下来的商人解决纠纷的方式中,法院也在有意识地加强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商人权利救济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务纠纷的解决方法重新向私力救济回归。  ⑵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形成因素分析。发生商务争端之后,人们需要一定的机制解决争端。这些争端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在美国,还有所谓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如果将诉讼作为典型的依靠国家司法力量公力救济的机制,则和解、调解、仲裁则是主要依靠私立救济的纠纷解决机制。我们把这些纠纷解决机制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商务实践中,当事人更乐于选择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纠纷。绝大多数的商务纠纷都是通过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化解的。因此,施米托夫教授将这种倾向作为现代法学发展的三大倾向之一。关于诉讼解决纠纷的机制,已有专门的著作论述,本部分不作论述。本部分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商务纠纷倾向于选择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其次,要对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的各种类型作一简单论述,其中主要是调解、仲裁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⑶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中仲裁制度的优势。商务纠纷多数都是经由仲裁解决的,特别是国际商务纠纷,居然有95%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人们之所以乐于选择仲裁方法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其理由与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一致。但是,由于仲裁具有非常特别的优点,故人们选择其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理由也比较特别。仲裁协议项下的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直接关系到仲裁协议的效力,关系到以此协议作出的裁决能否得到有关法院的承认和执行。在国际商务仲裁实践中,可仲裁性直接影响到仲裁机构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和仲裁协议的效力。因此,哪些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⑷非诉讼争端解决机制下仲裁制度的完善。论文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突出专业性的特点,以民间调解来更多地替代司法调节模式,从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两个方面加强仲裁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香港于一九九七年正式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由于历史因素影响下,但香港及内地所实行之土地使用权制度亦截然不同,故本文会重点比较两地土地使用权,由使用权制度、出让制度、
学位
多媒体、装置、影像和表演作为“外来户”以融合与协作的方式在当代艺术圈占据了各自的席位。通过时下许多国际艺术展可以窥得一斑。这些绚烂的广告式的语言充斥着人们的视觉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分合治乱之际,这一时期联邦模式的引入与兴起,当然与危局下“穷则变”的救亡图存观念不无关联。然而,联邦制作为西方政治制度的典范被当时之中国借鉴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文本细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细腻深入有见解的文本,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文本细读可以从读深、联宽的角度入手,从整体的角度反复概说、从美点的角度精细品析,
惩罚性赔偿,是指基于加害人特定的不法行为,而由加害人向受害人给付的在受害人实际损失之外的金钱,用以实现惩罚和威慑的目的。因惩罚性赔偿处于刑事与民事制裁的中间区域,亦
计算机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是对高职生的一种考验,但却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下,加大了对高职计算机教学
范维澄1943年1月出生于贵州福泉,原籍湖北鄂州,196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工程物理系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
期刊
现代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由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