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紫外消毒效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外消毒工艺,由于不投加化学药剂、消毒时间短以及不产生有毒害副产物而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不仅新建污水处理厂大都采用紫外消毒工艺,一些已建有加氯消毒工艺的污水厂为了满足出水生物毒性指标也陆续改造为紫外消毒工艺。针对目前国内外二级出水紫外消毒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小试和中试试验重点考察了影响二级出水紫外消毒效率的因素以及二级出水紫外消毒后水质变化,研究了强化紫外消毒工艺抗水质冲击负荷的措施,并对二级出水紫外工艺消毒效率模型及紫外装置水力流态进行了分析。  从消毒副产物生成、二级出水生物毒性变化、二级出水中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F.C.)光照增殖现象等方面对紫外消毒工艺对二级出水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加氯消毒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级出水紫外消毒工艺不生成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 THMs)和卤乙酸(Haloacetic acid, HAAs),加氯消毒工艺THMs、二氯乙酸生成量随加氯剂量增大而增大,但均远小于国家标准;而紫外消毒工艺会生成较低量的甲醛,当紫外照射剂量在0~120mJ/cm2范围内时甲醛平均浓度为0.17mg/L。紫外消毒工艺几乎不影响二级出水生物毒性,而加氯工艺会导致水样生物毒性增强。在光照情况下,紫外消毒、加氯消毒后二级出水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F.C.数量增长现象,本文在给水紫外消毒光复活公式的基础上,针对二级出水消毒后仍残余大量F.C.的特殊性,首次提出了二级出水紫外消毒的细菌复活率概念,并建立了二级出水紫外消毒的光增值现象的预测模型。  选取滨河污水厂A/O工艺二级出水作为试验用水,考察了颗粒数量、颗粒尺寸以及起始紫外强度对紫外消毒效率的影响,采用连续过滤法将水中不同粒径颗粒分离后用无菌水稀释,紫外平行光仪照射结果表明:较大尺寸颗粒(D≥10μm)内F.C.的消毒效率低于较小颗粒(D:5~10μm和D:2~5μm),三者消毒效率分别为1.30、2.84、4.10Log(Log=Log(N0/Nt),其中N0为灭菌前水样中的F.C.数目,Nt为灭菌后水样中的F.C.数目),虽然消毒前D≥10μm颗粒吸附F.C.数目为1.7×104MPN/L,仅为二级出水内总F.C.数目的0.5%,但消毒后D≥10μm颗粒吸附F.C.数目约占消毒后残余F.C.总数的65.4%。试验也考察了颗粒对加氯消毒工艺效率的影响,加氯后颗粒数量减少,体积较大颗粒比体积较小颗粒数目下降更为明显。  考察了对二级出水中pH值、色度、氨氮、有机物、水温、铁锰等水质参数对紫外消毒工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加氯消毒工艺相比,紫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抵御pH值、氨氮、有机物、水温等冲击负荷;而水样色度对紫外消毒工艺效率产生了较为明显影响。二级出水中Fe2+、Mn2+含量对两组消毒工艺效率影响的考察结果表明,通常的二级出水消毒工艺中,不必担心Fe2+、Mn2+含量对吸光度和灭菌效率的影响。  从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增设预过滤工艺以及采用预加氯工艺三个方面探讨了强化二级出水紫外消毒工艺抗颗粒冲击负荷能力的措施,三种强化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抗颗粒冲击负荷能力,但选择稳定、可靠的生物处理工艺是保证紫外消毒效率的基础。  针对现有紫外消毒模型WERF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并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关于悬浮颗粒浓度(Suspended Solid, SS)的残余F.C.数目和紫外剂量的模型1;对Scheible模型进行修正,将二级出水中颗粒态和附着态F.C.分离,分别考察其消毒效果,建立了模型2。将模型1、2分别用于预测紫外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组模型均可较好地预测二级出水紫外消毒工艺的拖尾现象,但模型2在紫外剂量较小时,预测效果优于模型1。将模型2的预测方法应用于加氯消毒工艺,同样较好地模拟了消毒效果。  建立了单根紫外灯管周围任一点紫外照射强度I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程序,结果表明紫外灯管周围任一点I是该点与灯管轴线垂直距离R、该点在x轴方向的坐标h、污水的吸光系数ξw的函数。h对紫外强度影响较小(除h<5和h>195cm外),而R对I影响很大,R由1cm增大至6cm时,h为5~195cm之间h的I平均值即下降了94.88%。对距离灯管中心距离R的圆柱面的强度值IR与R的曲线拟和结果表明,IR与R较好地符合IR=65.182× R-1.8415的幂值分布。在假定紫外灯管间距为12cm的基础上,采用4组紫外灯管,模拟了紫外渠道内垂直于灯管截面上I,结果表明,垂直于紫外灯管截面上I分布极不均匀,渠道内最高I为52.19mw/cm2(石英套管表面处),渠道内最低I<1mw/cm2;I>10mw/cm2分布在距离灯管表面1.767cm之内,仅占渠道总截面积的16.15%,渠道内约有25%区域I为2~3mw/cm2之间,约14%区域I<2mw/cm2。根据紫外照射强度计算结果设计了紫外中试装置。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技术对紫外装置内水力流态进行了预测,计算得到渠道内的平均流速为0.521m/s,最大流速为0.788m/s,最小流速为0.287m/s;装置内水流基本为层流状态,靠近渠道下部和两侧的水流出现了明显短流现象,流速较大,消毒效率难以保证。为此,采用在紫外渠道中心区设置不锈钢填充柱,在渠道下部和两侧每间隔50cm设置不锈钢挡板的方法改进渠道结构,计算得到渠道内的平均流速为0.398m/s,最大流速为0.884m/s,最小流速为0.004m/s。改进后,渠道内水流紊流强度增强,尤其是中心区和渠道两侧,且多数区域出现了流线交叉现象。采用CFD软件对渠道出口处残余F.C.数目进行了预测,预测得到的平均值为425MPN/L,而实际检测值为750MPN/L,较为接近。  二级出水紫外与加氯消毒工艺经济分析表明,在同等处理规模(5×104m3/d)情况下,紫外消毒工艺运行成本为0.013元/m3,而加氯消毒工艺运行成本为0.020元/m3,紫外消毒工艺低于加氯工艺。此外,紫外消毒工艺施工工程量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要求低、对环境及水质毒性指标的影响小,因此比加氯工艺更有优势。二级出水紫外装置消毒效率预测模型、流态分析方法的完善必将推动二级出水紫外消毒技术的推广。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卫生填埋是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氨氮含量高,C/N失调。垃圾渗滤液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当前
兽医临床诊疗实践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实践课.该课程是连接学生兽医临床理论课程学习和今后兽医临床诊疗工作之间的桥梁.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场所、教学时间、教学
针对铸铁表面光亮度差和耐腐蚀性能低等问题,本文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和正交实验法,借助SEM、XRD、EDS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铸铁表面Ni-P化学镀及Ni-P/Nano-TiO2复合镀工艺,探索了
热镀锌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钢铁防腐技术,由于其工艺简单、防腐蚀性能优良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成本”比。质量,即合适的镀层厚度、优良的
十一五”期间,是连云港市全面融入全省“两个率先”大局,实现全市“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省可持续发展大会后,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连云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编制好连云港市“十一五”规划,连云港市在深入研究
内蒙古高原有锦鸡儿属植物16种,它们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阿拉善荒漠、气候和植被呈显著梯度变化的广大区域,并呈现自东向西随着干旱化程度的增强、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
期刊
铜硅酸盐系列颜料不仅是高稳定性的装饰材料,近年来更因其呈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而备受关注。但是传统的固相法存在焙烧温度过高,产物的微观形貌难以控制的弊端,而单一的水热法也存在水热温度过高和水热时间过长的缺陷,这极大的限制了该系列颜料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如何采用低能高效的方法进行批量化合成,是实现颜料工业实用化的主要目标。中国紫(Ba Cu Si_2O_6)、埃及蓝(Ca Cu Si_4O_(1 0))、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crowave-inducedOxidationProcess,简称MOP)是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水处理工艺。微波诱导氧化工艺较传统的高级氧化技术(AOP)有氧化速度快、设备简单、操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