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者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原理课程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创客”作为新的工业革命,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党着力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革高校培养人才机制,鼓励就业创业,也由此衍生了“创客教育”、“STEAM教育”、“创新教育”等。然而,笔者却发现国内的“创新教育”有所局限,大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于基于编程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程或者理工科课程的学科,包括机器人、Scratch简易编程工具、Arduino开源硬件等,缺少了与其它学科的深层次融合。考虑到国内的创新教学依然存在很多困惑,迫切需要操作可行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去适应国内高校的“创新教育”。因此,笔者确定了本课题并进行相关研究,并采取文献研究、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迪克-凯瑞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创新者教学法”教学模型并将其应用设计于《教育技术学原理》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让他们每个人成为一名创新者。  研究结果表明:在课堂上能够表现自己、及时完成作品并进行课后再修改再设计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培训项目,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肢体表达力、舞台演讲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此外,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创新知识基础、创新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技能五个指标最终得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全文共分六个章节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绪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文献研究综述。对创客、创新者、创客教育、创新者教学法以及创新能力五个概念作了相关界定,并对国内外创新教学现状进行了概述,通过文献检索得出国内高校的创新教学实践的案例相对较少。  第三部分:创新教育案例的研究分析。借鉴分析了国外Mahtomedi高级中学的FabLab、麻省理工学院的LivingLabs以及国内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创新思维课。  第四部分:“创新者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与模式建构。在借鉴《创新者的密码》一书中创新者的六大技能理论基础上,参考迪克-凯瑞的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了“创新者教学法”的一般教学模式。  第五部分:“创新者教学法”实际应用设计步骤。通过分析课程与学生、选择合适的教与学资源、设计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五个环节展开研究。在教学评价环节中,针对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与作品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参考国内李国胜、王家祺、封云等专家关于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创新知识基础、创新学习能力与创新技能作为一级指标,采取初始自评、期末自评、组内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的结论。  第六部分:研究总结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及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并对后期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度强调语法、词汇、语句的单向灌输,经常导致“哑巴英语”的尴尬现象出现,而且容易挫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