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德育工作的成效关系着独立学院在新时期的发展存亡。但是,当前独立学院德育工作未能紧扣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中心、虚荣心强、学习主动性差、急功近利、心理机制不稳定等内在特点,效率低下。因此,在独立学院德育工作中运用激励教育,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内在特点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具有强烈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激励观为指导,借鉴和吸取中西方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关于激励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激励方法发生作用的机理,指出激励要以满足需要为出发点,以激发内在动力为主要任务,以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次,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总结出目前独立学院德育工作中激励教育在主客体、针对性、系统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再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和激励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独立学院德育工作视野下的激励教育的原则、方向、要素、途径,并初步构建了激励教育的运行模型。即激励教育要坚持时效性与长效性相结合、典型性与群体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奖赏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结合、内在性与外在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教育要以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发掘学生内在动力,立足人的自我实现,促进学生和谐成长的人本激励为方向;激励教育要素的完善要做到激励主体全员化,激励对象个性化,激励方法多样化;激励教育的实施途径在于科学制定激励目标、优化设计激励制度、强化监控激励过程、持续反馈激励效果、全面优化激励环境;激励教育的运行模型包含目标导向、支撑要素、约束机制、作用途径四个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