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上经济情况越来越复杂,这就给众多的上市公司带来很大的财务、政策等方面的风险。所以,市场上的企业将关注的目光逐渐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转移,目前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修饰利润是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一种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如果不合理就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管理者的决策,还会导致市场上的资源被浪费。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2006年初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这一会计准则中明确做出规定:大部分长期资产一旦计提了资产减值就不得转回,大大改善了企业过度的盈余管理。但是这一准则的规定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上市公司依然有选择的空间。这也致使上市公司需找别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习以为常的就是利用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山东海化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规范研究法、定性指标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剖析,归纳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其次,系统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理论以及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动因,并阐述了新的会计标准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再次,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山东海化公司为例,并结合山东海化2008-2015年之间的财务数据,对山东海化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终我们得出结论:该企业为了避免退市的情况出现,利用盈余管理将亏损放大,在次年再将亏损转化为盈余。本文参照山东海化近来几年的年度报告,对其近年数次计提并转回减值准备的情形进行研究,阐述了山东海化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对山东海化业绩的影响情况。最后从上市公司自身、外部环境和法律等方面对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