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类型乳腺肿瘤超声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于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的少见乳腺肿瘤(包括乳腺黏液腺癌和叶状肿瘤)超声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超声对其术前诊断的价值,以提高超声对这两类肿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影像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复习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黏液腺癌(共计72个病灶)及83例乳腺叶状肿瘤(共计85个病灶)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表现(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弹性成像)。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学特征(包括形状、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采用Adler半定量法对肿块内血流进行分级,超声弹性成像以罗葆明等提出的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分别比较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及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的差异,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2个黏液腺癌中单纯型8个(11.1%)、混合型27个(37.5%)和未具体分型者37个(51.4%)。病变多数(59.7%,43/72)位于外上象限,肿物形态以不规则形或欠规则形为主(93.1%,67/72),边界多不清晰或欠清晰(75.0%,54/72),病灶边缘多不光滑(80.6%,58/72),内部回声多不均匀(90.3%,65/72),33.3%(24/72)病灶接近等回声,与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相比,内部回声偏高,后方回声多增强(66.7%,48/72)。在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的比较中,肿块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在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577,P=0.023),37.5%(3/8)的单纯型黏液腺癌内部回声均匀,而混合型黏液腺癌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内部回声均匀者占3.7%(1/27)。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51.4%(37/72)的肿物内可探及0-I级的血流信号,48.6%(35/72)的肿物内可探及Ⅱ~Ⅲ级的血流信号,在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的比较中,血流分级在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9个病灶进行了弹性成像,10.3%(3/29)病灶弹性评分为2分,20.7%(6/29)病灶弹性评分为3分,55.2%(16/29)病灶弹性成像评分为4分,13.8%(4/29)病灶为5分,总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3.72±0.84)分,单纯型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4.00±1.00)分,混合型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3.85±0.55)分,弹性成像评分在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85个叶状肿瘤中,良性33个(38.8%)、交界性28个(32.9%)和恶性24个(28.3%)。病变多数(64.7%,55/85)位于外上象限,形态多表现为分叶状(61.2%,52/85),边界多清晰(72.9%,62/85),边缘较光滑(68.2%,58/85),内部回声多不均匀(97.6%,83/85),病灶后方多表现为回声增强(74.1%,63/85)。肿块边界清晰在良性叶状肿瘤中更为常见(χ=12.721,P=0.002);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多可见局限囊性无回声区(χ2=9.677,P=0.04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24.7%(21/85)的肿物内可探及0~Ⅰ级的血流信号,75.3%(64/85)的肿物内部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血流分级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6个病变进行了弹性成像,88.5%(23/26)的肿物弹性成像评分为2-3分,3.8%(1/26)病灶弹性评分为1分,7.7%(2/26)病灶为4分,总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2.58±0.70)分,良性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2.45±0.82)分,交界性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2.67±0.50)分,恶性组平均弹性成像评分为(2.67±0.82)分,弹性成像评分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单纯型黏液腺癌二维超声图像更倾向于良性病灶,混合型更接近于普通浸润性乳腺恶性肿瘤,肿物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利于二者做出鉴别诊断。(2)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和肿块内部是否存在囊性无回声区是鉴别良恶性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该实验初步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某些临床常用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如癌基因HER2、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血行转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乙肝疫苗作为一种免疫预防的手段,已经取得重大的成就.通过对抗原的改造和/或抗原递呈途径的改变是消除
研究背景: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其中念珠菌属是深部真菌感染中最为常见的致病菌.由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尤其是氟康唑(FCZ)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
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长期的脑灌流不足,促使脑发生组织病理及生化改变,是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病、Alzheim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随着我国
目的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难治性青光眼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治疗非常复杂和困难。本文回顾性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
目的:通过阻断后再开放门静脉建立大鼠小肠的淤血再灌注模型,研究Lipo-PGE1对淤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和功能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n=10):淤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