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群生活是动物的一种社会行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同一物种集群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和集群机制,集群特征研究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营集群生活,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有蹄类动物之一。目前以贺兰山的岩羊资源最为丰富。 本研究于2003年11~12月、2004年10~12月、2005年5~10月在宁夏贺兰山和内蒙古贺兰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借助望远镜、GPS、数码相机等,通过步行样线法直接观察,研究了岩羊的集群特征。得出如下结果: 4个季节的平均群大小、不同类型群比例、雌性群群大小、母子群群大小、混和群群大小均差异显著(P<0.05),雄性群群大小、雌雄群群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和发情周期是造成群类型和群大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贺兰山岩羊年龄性别组成季节差异显著(P<0.05),雌雄比例、幼/雌比例、亚/雌比例和不同年龄等级雄性相对比例都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5)。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环境抵抗能力的不同和发情周期是造成岩羊年龄性别组成季节波动的重要原因。 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雄性群、雌性群、雌雄群和母子群的群大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群群大小差异显著(P<0.05)。发情前期到发情期群类型组成变化显著(P<0.05)。发情前期到发情期雄性和雌性岩羊在不同类型群中的分布差异都极显著(P<0.05)。发情期不同年龄等级雄性岩羊在各类型群中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情前期到发情期,贺兰山岩羊的集群类型和群组成都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受雄性岩羊交配计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