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面临国家粮食安全,面对跨国种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良种”是我国种业上市公司最迫切的需求。自主研发新品种不仅能缓解国家的粮食危机,还能提高我国种业行业的竞争力,同时,它也能为种业上市公司吸引投资,创造无形财富。然而,种业上市公司吸引投资者的主要方法就是依靠对知识产权信息的披露。潜在投资者会依靠所披露的知识产权来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因此,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水平,还关系到资金筹集的情况。基于此,对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研究既能体现我国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又能引起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重视,以此来提高我国种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本论文以种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连续三年期间的年度财务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和Feltham-Ohlson模型作为研究方法,考察了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情况。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现状。第一步,先确定知识产权披露的信息,然后对种业上市公司整体披露水平进行分析,再根据设计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评分表,利用对比分析法,将种业上市公司与其他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并总结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优秀表现和不足之处。第二步,将Feltham-Ohlson模型方程进行改进,加入若干影响知识产权披露的因子,再利用SPSS软件对新Feltham-Ohlson方程来进行检验,验证种业上市公司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种业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整体以及明细披露、研发费用金额及比例、无形资产附注披露、开发支出附注披露、其他知识产权附注披露这五个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种业上市公司更应该在这几个方面提高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水平。紧接着,再利用描述性分析法,总结出种业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存在着披露不独立、披露内容范围窄、披露形式不完善、对会计准则理解不准确、计量有漏洞等问题。然后从问题着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终给出要改善我国会计准则和披露制度的相关规定;采用“金字塔”披露形式,改善现有的“应该披露”和“不能披露”的单一形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加大惩罚力度等合理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