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协同发酵冷鲜调理牛排的货架期及加工品质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理牛排虽营养美味、食用方便,但存在着货架期短、风味单一等问题,影响了调理牛排的销售,阻碍了调理冷鲜肉制品的发展。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延长了调理牛排的货架期,但合成防腐剂添加量有严格限制,且会影响消费者健康。乳酸链球菌素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经代谢产生的天然防腐剂,在抑菌保鲜的同时,还能赋予牛排特殊风味。本研究首先利用乳酸乳球菌乳亚种、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协同发酵调理牛排,筛选最佳发酵工艺,其次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乳酸菌发酵延长调理牛排货架期的作用机制。最后将发酵牛排煎制成不同熟度,对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及风味品质综合评价,以期为发酵冷鲜调理牛排的发酵工艺、货架期延长、烹饪食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乳酸菌协同发酵冷鲜调理牛排发酵剂及最佳发酵工艺。首先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三种乳酸菌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合菌液,根据产酸能力与生长能力挑选发酵菌液,制成冻干菌粉。制作发酵调理牛排,进行感官分析,对质构、水分活度、硫代巴比妥酸(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进行检测,经加权评分后,筛选出最佳发酵剂及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三种乳酸菌之间不会产生拮抗作用且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效果,协同发酵后冷鲜调理牛排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显著下降,新鲜度指标TBARS和TVB-N含量下降,货架期得到有效延长。经发酵后的牛排硬度降低,更加弹滑,咀嚼性更好,香味浓郁,纹理细致。根据发酵后冷鲜调理牛排品质评价及综合评价,得到最佳发酵剂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清酒乳杆菌:植物乳杆菌=2:1:1,接种量为0.1%,发酵时间为6 h,发酵温度为37℃。(2)乳酸菌协同发酵对调理牛排货架期的影响。取最佳发酵工艺制作发酵调理牛排,置于4℃冷鲜保藏,在0~35 d内每隔7 d取样,以新鲜度指标综合评判发酵牛排货架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获取代谢物谱,对代谢物质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监测,研究牛排货架期延长机制。结果表明:(1)发酵与未发酵牛排的p H值随着时间逐渐下降。乳酸菌发酵牛排游离态酚含量与未发酵牛排相比增幅较大,由86.05%增加至92.24%,结合态酚含量由40.10%下降至25.10%。(2)发酵牛排在储存35 d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值为0.51 mg/kg,TVB-N含量35 d时为13.91 mg GAE/100 g DW;未发酵牛排TBARS在28 d时为0.69 mg/kg,TVB-N为21.06 mg GAE/100 g DW;由生物胺、TBARS、TVB-N可以确定发酵牛排的货架期为35 d,未发酵牛排在相同储存条件下的货架期仅为21 d。(3)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谷氨酸、硅烷醇-三甲基磷酸酯、丙氨酸、嘌呤、苯丙氨酸、丙三醇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显著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发酵牛排;未发酵牛排样品中乙胺、谷氨酸、硅烷醇-三甲基磷酸酯、丙氨酸、嘌呤、尸胺和酪胺,在不同贮藏天数下含量变化较为显著;发酵与未发酵牛排样品差异性潜在标志物为2-羟基-4-甲基戊酸、2-羟基丁酸钠、L-亮氨酸、嘌呤、D-庚醇糖、D-葡萄糖、L-赖氨酸、3-羟基丁酸、乙基咪唑酸、2,3,4-三羟基丁酸。(4)乳酸菌属和杆菌属是发酵牛排中的两种主要细菌群,未发酵牛排为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与沙雷氏菌属是发酵与未发酵牛排在群落演替中差异性显著的细菌属。未发酵样品中的真菌群落主要以根霉属、念珠菌属、曲霉属和威克汉姆酵母属为主。发酵牛排中的真菌群落主要以根霉属、念珠菌属、威克汉姆酵母属、曲霉属、酵母菌属、节担菌属、链格孢菌属。(3)乳酸菌协同发酵冷鲜调理牛排在不同煎制熟度下的品质评价。将发酵后调理牛排煎制为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全熟。以未煎制发酵牛排为对比,检测理化与营养指标、食用及口感指标评判不同煎制熟度的发酵牛排品质,结合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熟度发酵牛排挥发性风味进行检测,综合评判不同熟度牛排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七分熟牛排中总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熟度。煎制后牛排的硬度逐渐变大,黏性和咀嚼性在煎制到七分熟时都呈现增多趋势,七分熟牛排嫩度小于60 N,为嫩牛排标准,且蛋白质胃消化率、肠消化率、总消化率最高,食用口感及营养品质最好。七分熟牛排检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多数共有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特征风味物质种类最多,相对含量较高,部分香味物质含量突出,其中杂环物质与芳香物质含量高于其他样品,风味更优。
其他文献
香蕉(Musa spp.),原产地位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地区,是重要的果粮兼用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属于对低温敏感的植物。在种植香蕉的北部边缘地区,气温骤降和冬春寒潮侵袭造成的危害是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开展与香蕉抗寒能力相关的科学研究,培育性状优良的抗低温品种,对香蕉的育种和生产具有极大的意义。本研究以‘巴西蕉’为实验材料,探讨了预施不同浓度Ca2+促进剂(Ca Cl2溶液)和Ca
学位
芥蓝(Brassica oleracea)是我国华南有名的抗癌保健蔬菜,随着我国物流运输行业,保鲜储藏技术的发展,芥蓝等蔬菜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南方高温、多雨天气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使产量品质受到很大影响。虽然近些年来有新品种出现,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抗逆性资源匮乏、品种退化的现象严重,急需对现有品种资源进行更新。植物遗传转化可以定向改变植物的目标遗传性状,快速培育出抗逆性品种以适应逆
学位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蓝藻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已有279种微囊藻毒素被发现报道,MC-LR因毒性最强、危害最大而被广泛研究。本文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抗MC-LR单抗为靶标分子,在驼源纳米抗体库中淘筛出一株α型MC-LR的抗独特型噬菌体纳米抗体,建立基于α型抗独特型噬菌体纳米抗体的新型ELISA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并节省了单抗用量。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微囊
学位
基于天然花青素的新鲜度指示膜可实时提供食品品质信息,且因其环保和安全特性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然而,花青素易受光照影响,导致花青素指示膜的指示功能受损。同时,因花青素的亲水性质,存在高湿度环境下膜中色素易溶出问题。其次,现有研究中出现花青素指示膜响应灵敏度低的问题,无法在腐败前做出响应警告。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选择TiO2纳米颗粒、脂质体包封和纳米包封三种技术方案对花青素进行保护;同时,利用静电纺丝纤
学位
蛹虫草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真菌,其菌丝体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虫草多糖、皂苷、腺苷、虫草素等,可作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食用菌的栽培存在周期长、培养条件难控制等缺陷,限制了蛹虫草的大规模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采用液态发酵技术生产蛹虫草受到关注。蛹虫草液态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次级代谢物皂苷,皂苷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因此,本文主要进行蛹虫草液态发酵产皂苷的研究,包括研究蛹虫草液态发酵
学位
目的 超高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普通人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差。文章旨在通过舒适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的术后护理模式来降低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康复,探讨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0例超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舒适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的术后护理模式分为舒适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满意
期刊
2-甲基异茨醇(2-MIB)是饮用水源中的典型嗅味物质之一,给饮用水安全和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饮用水处理厂常规的处理工艺不仅不能有效的去除嗅味物质,而且成本较高,因而需寻求有效处理嗅味物质的方法。由于光催化的高效性和酶催化的温和条件,其在污染物去除方面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此,本论文分别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漆酶作为光催化和酶催化降解2-MIB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条件对2-MIB降
学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近红外光谱技术凭借着高效无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相同样品在不同仪器上的光谱数据差异较大,常常因为跨仪器的原因导致模型失效,不能在不同仪器间共享。因此为了提高模型使用率,光谱标准化和跨仪器模型共享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论文以小麦粉的品质指标为分析对象,研究近红外光谱标准化和跨仪器模型共享的解决策略,旨在降低同样样品在不同仪器上体现的光谱差异性,提高数学
学位
莲蓬的果实莲子富含黄酮、酚酸以及生物碱等营养及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及药用价值。“太空莲36号”,具有花多,蓬大,生育期长、抗病性强等特点,因口感似水果,常以水果莲著称。鲜莲子采收于炎热的夏季,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常温下极易发生品质劣变现象,严重限制了其销售半径。基于此,本试验以“太空莲36号”莲子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褪黑素(Melatonin,MT
学位
白茶以外观满披白毫、汤色杏黄、滋味鲜醇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干燥→毛茶,萎凋是白茶特有香气、色泽和形态形成的关键工序。为解决现有的白茶阴雨天萎凋难,人工操作劳动成本高,在制叶萎凋程度判定依赖工人师傅,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对新研制的集空气能控温控湿、自动上下叶为一体的6CW-600萎凋设备进行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气流速度萎凋及不同设备萎凋对白茶品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