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继发瞳孔阻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为了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继发瞳孔阻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我们从医院病历系统搜寻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非糖尿病患者,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过滤下,采集年龄、全身情况、术后随访情况等数据,患者的手术均由手术技术熟练的眼科医师完成的。所有治疗患者均进行术前评估如患者病史、视力和屈光状态等和术前检查如:眼部后段B超、IOL-Master和黄斑区OCT等。术前3d,眼部局部使用抗炎和抗感染的滴眼液。两组均在经透明角膜隧道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均予抗炎抗感染滴眼液频繁滴眼,术后7d,30d,3m随访检查如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眼前节情况和检测眼压情况等。统计实际术后两组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的例数及其术前糖化血红蛋白量(HbA1c),根据国际临床DR严重性分级标准,统计实验组术眼发生DR的例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HbA1c、术前当天空腹血糖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后两组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的例数和实验组术眼发生DR的例数采用x2检验。 结果: 1.两组年龄:实验组(n=1159)平均年龄为(72.64±8.79)岁,而对照组(n=5918)的平均年龄为(57.00±11.63)岁。 2.发生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概率:实验组术后有9例发生了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占0.78%。均在术后第1天至第7天门诊随访时发现的,诊断为白内障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及时术眼经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7眼瞳孔阻滞症状得到改善,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1眼经过多次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瞳孔阻滞症状无法缓解,眼压无法恢复正常范围,一个月后行“右眼引流阀植入并虹膜周切并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术后随访1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眼,患者拒绝随访,放弃治疗。对照组中术后无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病例,占0%。卡方检验两组数据,结果示:p<0.01,两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1159)中,术眼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227例,占19.6%,而且术后发生瞳孔阻滞青光眼的9例病例中,有8例术眼患有DR(7例为NPDR,1例为PDR),占89%,卡方检验两组数据,结果示:p<0.01,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9例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量见(7.27±1.19) mmol/mol,术前当天空腹血糖量(7.15±1.79) mmol/L。 结论: 糖尿病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发生术后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概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在糖尿病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发生术后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概率较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