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继发瞳孔阻滞的临床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继发瞳孔阻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为了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继发瞳孔阻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我们从医院病历系统搜寻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非糖尿病患者,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过滤下,采集年龄、全身情况、术后随访情况等数据,患者的手术均由手术技术熟练的眼科医师完成的。所有治疗患者均进行术前评估如患者病史、视力和屈光状态等和术前检查如:眼部后段B超、IOL-Master和黄斑区OCT等。术前3d,眼部局部使用抗炎和抗感染的滴眼液。两组均在经透明角膜隧道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均予抗炎抗感染滴眼液频繁滴眼,术后7d,30d,3m随访检查如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眼前节情况和检测眼压情况等。统计实际术后两组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的例数及其术前糖化血红蛋白量(HbA1c),根据国际临床DR严重性分级标准,统计实验组术眼发生DR的例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HbA1c、术前当天空腹血糖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后两组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患者的例数和实验组术眼发生DR的例数采用x2检验。  结果:  1.两组年龄:实验组(n=1159)平均年龄为(72.64±8.79)岁,而对照组(n=5918)的平均年龄为(57.00±11.63)岁。  2.发生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概率:实验组术后有9例发生了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占0.78%。均在术后第1天至第7天门诊随访时发现的,诊断为白内障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及时术眼经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7眼瞳孔阻滞症状得到改善,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1眼经过多次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瞳孔阻滞症状无法缓解,眼压无法恢复正常范围,一个月后行“右眼引流阀植入并虹膜周切并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术后随访1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眼,患者拒绝随访,放弃治疗。对照组中术后无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病例,占0%。卡方检验两组数据,结果示:p<0.01,两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1159)中,术眼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227例,占19.6%,而且术后发生瞳孔阻滞青光眼的9例病例中,有8例术眼患有DR(7例为NPDR,1例为PDR),占89%,卡方检验两组数据,结果示:p<0.01,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9例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量见(7.27±1.19) mmol/mol,术前当天空腹血糖量(7.15±1.79) mmol/L。  结论:  糖尿病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发生术后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概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在糖尿病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发生术后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概率较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高。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大鼠海马中NRF1、KIF17、NR2B、JAK2、STAT3的表达及观察姜黄素对NRF1、KIF17、NR2B、JAK2、STAT3在Ⅱ型糖尿病大鼠海马中表达的影响。  方法:  
目的:调查辽宁省省直机关中老年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情况。 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11月在我院干诊科进行健康体检的辽宁省省直机关40岁以上人群
[背景]现代观点认为,在胰岛素抵抗导致β细胞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继而进展为糖尿病及其晚期并发症的病程中,以及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为共同机制。氧化应激的主要机制是
采用Monte Carlo模拟计算方法、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以研究非稳态、考虑前末端效应、聚合反应可逆等情况下二元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以期得到共聚物的瞬时组成、组成分
目的:观察雄激素和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大鼠阴茎海绵体中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影响,探讨阴茎勃起的细胞分子机理。 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去势组、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