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V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与移动蛋白相关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是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的典型成员。ToMV为单链正义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为6.4kb;ToMV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最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ToM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功能蛋白与寄主的互作上,本研究构建ToMV的农杆菌侵染性克隆研究病毒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的分子机制。基于周雪平等(1993)发现的ToMV-S1株系和由本实验室保存ToMV-N5株系在番茄(合作903)引起不同表型,而两者的序列以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高达98.8%和97.2%。本研究以两个株系的病毒粒子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其全长的基因组,并通过分段克隆的方法将ToMV的基因组克隆到携带有35S启动子的载体pCB301中,阳性克隆pToMV-N5和pToMV-S1分别转化到农杆菌GV3101中,并浸润接种于本氏烟和番茄中。pToMV-S1和pToMV-N5浸润接种的本氏烟3天后均开始出现顶端新生叶片萎焉症状,7天后整棵植株死亡。pToMV-N5农杆菌侵染性克隆接种番茄(合作903)7天后顶端新生叶片开始出现褐色斑点并逐渐导致植株生长停滞,严重者导致植株整棵系统死亡;而pToMV-S1接种寄主14天未见明显症状,后期逐渐表现为轻花叶症状;在番茄的系统叶中Western blot均能检测到病毒的存在,但是pToMV-S1的病毒积累量低于pToMV-N5的含量。在2种寄主上,ToMV农杆菌侵染性克隆引起的症状反应均与与野生型病毒相一致,这表明pToMV-N5和pToMV-S1的农杆菌侵染性克隆构建成功。在获得2个病毒的农杆菌侵染性克隆的基础上,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ToMV的包含MP/CP区域进行相互交换,获得嵌合型病毒pToMV-N5MPCPS1以及pToMV-S1MPCPN5,接种本氏烟结果验证其具有侵染活性。含有ToMV-S1株系MP和CP的嵌合病毒(pToMV-N5MPCPS1)侵染性克隆浸润接种番茄合作90314天未出现ToMV-N5引起的系统性坏死症状,而仅仅表现为轻微的花叶症状;pToMV-S1MPCPN5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症状,与ToMV-N5在番茄上产生的症状反应相同。这表明ToMV-N5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表型可能与其MP、CP相关。为了进一步的确定ToMV-N5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的决定因子,本实验采用OverlappingPCR以及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2个株系的MP互换的嵌合病毒pToMV-N5MPS1和pToMV-S1MPN5。病毒浸润接种结果表明,携带有ToMV-N5的MP的嵌合病毒pToMV-S1MPN5引起寄主植物出现了典型的系统性坏死症状,而携带有ToMV-S1株系MP的嵌合病毒pToMV-N5MPS1侵染性克隆接种番茄(合作903)14天没有明显表型,后期逐渐出现花叶症状。pToMV-S1MPN5与pToMV-N5的症状反应相一致,而ToMV-N5的MP被S1株系的MP取代后则表现为轻花叶症状,这表达ToMV-N5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与其MP相关。Northern blot分析病毒的基因组含量结果表明,pToMV-S1基因组含量低于pToMV-N5,而其MP被N5株系的代替后,pToMV-S1MPN5含量大大提高;与病毒的Western blot分析的结果相一致,这表明ToMV-N5的移动蛋白能够提高病毒的含量,而且ToMV-N5引起番茄系统性坏死可能是由其病毒含量高所引起。通过对ToMV-N5和ToMV-S1的MP比对发现其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8.8%以上,仅在92位、170位和240位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还构建了点突变的嵌合病毒并获得了其侵染性克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株系在寄主上的症状差异并非由单一的氨基酸差异引起。
其他文献
  矿井通风系统中巷道风阻是反映巷道通风特性的重要参数,是矿井通风系统管理、通风系统优化、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等最基础的数据,准确与否至关重要。与之相关的测试方法即矿
会议
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如何使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该文认为把学生熟悉的地方元素适当加入中职英语教学设计,能对核心素养培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固体相似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固-流"耦合相似理论,得出适用于煤岩瓦斯"固-气"耦合的相似条件。选用沙子为骨料,石蜡和油为胶结剂,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开展"固-气"耦合模拟
会议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片帮严重等问题,本文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作面采高2~6m、倾向长120~300m条件下,煤壁前方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当采高大于4m或倾向长
会议
  本文针对浅埋深近水体下采煤容易导致的工作面突水问题,以平朔井工三矿39107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深近水体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破坏规律进
  本文分析吧黄玉川煤矿2#外运大巷掘进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冒顶的原因,提出了掘进工作面冒顶处理及防治措施,现场实践表明在巷道过断层破碎带区域采用锚网索+U29钢棚+管棚+喷
研究背景:  食蟹猴由于其遗传性质,大脑的结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与人类的相似性,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非人灵长类的重视,人们对食蟹猴
  我国含煤地层中煤层群广泛发育,随着开采向深部的延深,地应力和煤层瓦斯压力不断增加,作为保护层的首采层升级为突出煤层,其开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我国煤
会议
  根据厚煤层大采高大断面(双大)回采巷道煤帮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的一般特征,从帮煤体内部损伤缺陷的随机性分布特征出发,基于反映帮煤体内部缺陷的微元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的概
  本文以新巨龙煤矿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在采动应力作用下不同尺寸煤柱的沿空巷道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各种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的合理煤柱宽度为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