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激活对丘脑出血后疼痛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是一类与卒中病灶直接相关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常呈持续或间断性出现。由于CPSP产生的疼痛剧烈,疼痛性质难以描述,且临床医师对CPSP认识较少,使患者长期处于疼痛状态,进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样情绪变化又加剧了患者的疼痛,形成恶性循环。据报道全球约1~14%的卒中患者在发病数月内出现CPSP,丘脑出血是CPSP产生的主要原因。丘脑出血后患者出现疼痛、情绪异常及学习记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因此研究CPSP的发病机制对改善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丘脑出血后除了原发性出血灶,继发性损伤在CPSP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炎症作为继发性损伤的重要部分,诱导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和神经元损伤,导致神经病理性痛产生。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巨噬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效应细胞,可作为神经损伤的第一反应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往的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中除了小胶质细胞的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外,细胞表面多种受体激活及其释放的炎症因子等均可参与疼痛的产生。抑制小胶质细胞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可减缓神经病理性痛产生。综上所述,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导致CPSP产生。因此本研究将特异性剔除小胶质细胞,观察剔除小胶质细胞能否缓解疼痛状态,进一步明确小胶质细胞在CP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小胶质细胞的存活依赖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信号传导,集落刺激因子1是参与小胶质细胞募集和激活的关键细胞因子,抑制CSF1R可迅速剔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培西达替尼(Pexidartinib3397,PLX3397)是一种有效的CSF1R抑制剂,可以自由穿过血脑屏障,与高亲和力CSF1R结合竞争性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募集和激活。研究发现持续21天使用PLX3397可剔除脑内90%的小胶质细胞且不影响脑内其他固有细胞的表达,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因此本研究选择PLX3397这一小胶质细胞抑制剂,验证小胶质细胞在CPSP产生中的作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是一种关键的先天免疫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在小胶质细胞表达,可作为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分子靶标。据报道,氧化应激可上调人巨噬细胞中TLR4的表达并激活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 kB,NF-kB)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刺激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此外,TLR4也可参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诱导、转化和维持。既往研究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LR4基因敲除(Knock out,KO/TLR4-/-)鼠可抑制脑出血引起的脑损伤,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然而CPSP模型中TLR4是否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引起CPSP产生尚未见报道。为了验证TLR4是否通过参与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引起CPSP产生,本研究选择TLR4-/-鼠建模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痛阈变化,进一步研究TLR4参与CPSP产生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对CPSP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小胶细胞参与CPSP产生的分子靶点,为临床卒中后中枢痛的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研究目的(1)建立小鼠丘脑出血CPSP模型,检测痛阈等相关行为学变化,观察血肿周围髓鞘、死亡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激活等形态学变化,研究小胶质细胞及其表面受体TLR4的激活是否介导神经炎症产生。(2)通过使用PLX3397剔除CPSP模型小鼠脑内的小胶质细胞,检测术后机械痛、冷痛、小胶质细胞激活量和TL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等的变化,研究小胶质细胞是否通过TLR4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神经炎症,参与CPSP的发生发展。(3)使用TLR4-/-鼠建模后,痛阈和免疫荧光检测验证TLR4蛋白参与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诱发CPSP。研究方法(1)建立小鼠丘脑出血模型检测术后病理学变化,行为学评估CPSP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将小鼠分为Sham组和CPSP组。立体定位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小鼠丘脑出血模型。建模后D1新鲜脑切片检测血肿位置和体积,建模后D3采用CV/LFB(Crystal violet staining solution/Fast blue)双染色法检测血肿周围髓鞘的数量变化,FJB(Fluoro-jade B)染色检测血肿周围死亡神经元数量改变。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检测包括运动功能检测(神经功能评分和转角实验),痛阈检测(机械痛、冷痛),焦虑抑郁样情绪检测(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和悬尾)和学习记忆检测(Y-迷宫、新物体识别),评估CPSP模型建立成功。(2)探讨CPSP的发病机制丘脑出血后D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肿周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等神经炎症改变及TLR4蛋白的定位。(3)明确小胶质细胞参与脑出血后CPSP的发生发展建模前D21,选取正常的C57BL/6J小鼠通过口腔灌胃的方式给予PLX3397(浓度:10mg/mL,每只小鼠剂量:40mg/kg),每天一次,直至术后取材。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CPSP+Vehicle组,CPSP+PLX3397组。术后D0、D1、D3、D5和D7分别检测小鼠痛阈改变,术后D3检测血肿大小,血肿周围髓鞘,死亡神经元数量和胶质细胞激活等变化,术后D7 WB检测TLR4/MyD88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变化。(4)解析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炎症诱导CPSP发生的信号通路采用TLR4-/-鼠进行建模。将实验动物分为三组:WTSham组,WTCPSP组,KOCPSP组。丘脑出血术后D0、D1、D3、D5和D7检测机械痛冷痛痛阈变化,术后D3形态学染色检测血肿周围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研究结果(1)丘脑出血后D1血肿出现,术后D3血肿周围髓鞘数量减少,死亡神经元数量增多。丘脑出血后小鼠无运动功能损伤,但术后D1小鼠冷痛痛阈降低并持续至D14,术后D3机械痛阈降低持续至D14(p<0.05),CPSP术后D14小鼠也可出现焦虑抑郁和学习记忆功能障碍(p<0.05),提示CPSP建模成功。(2)CPSP建模后D3,血肿周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大量激活(p<0.05),TLR4蛋白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表面。(3)使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PLX3397后D1冷痛痛阈明显减轻,D3机械痛痛阈即出现显著改善(p<0.05);血肿周围髓鞘数量增多,死亡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激活数量显著减少(p<0.05);TLR4/MyD88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使用TLR4-/-鼠建模后,小鼠机械痛、冷痛明显缓解(p<0.05),胶质细胞激活数量显著减少(p<0.05)。研究结论(1)胶原酶注射建立丘脑出血模型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产生神经炎症促发CPSP。(2)小胶质细胞表面TLR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激活介导CPSP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所涉及的图都是简单的无向连通图.对于连通图G,它的非自中心数和全非正则数分别被定义为(?)和(?),其中sG(vi)表示G中点vi的离心率,degG(vi)表示G中点vi的度.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关注图的这两个结构变量之间的一些关系.文章中将给出,对于几乎所有的图,都有irrt(G)>N(G)以及一些满足irrt(G)=N(G)的图的结构.另外,我们证明了,对于任意的顶点数n>15
设q是素数方幂,并且N是一个正整数.设Fq是包含q个元素的有限域且FqN是Fq的扩域,设FqN表示Fq上的N维向量空间,其中N=nd,n和d都是正整数.本文主要首先利用有限域上的线性化多项式根集来构造一类循环子空间码.然后我们再构造某些Sidon空间,利用所得到的Sidon空间来构造循环子空间码.具体的结果如下:(1)从第三章我们可以知道:设T1(x)=xqk+θ1xql+γ1x和T2(x)=xq
众所周知,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非线性系统因其特有的复杂性成为当前控制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通常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们不仅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甚
QR(Quick Response)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偷换、伪造、篡改。因此,许多学者对QR码的安全认证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算法无法抵抗打印拍照攻击。本文基于可视密码和信息隐藏的方法,提出了多种抗打印拍照的QR码安全认证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可视密码的QR码安全认证策略结合可视密码,提出了三个QR码安全认证算法。算法一,将支付QR码视为秘密图像并对其模块拆分,得到共享图像和分享图像
目的:通过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放疗前、放疗后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及多种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比值,明
目的1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诊断产前胎盘植入(placenta implantation,PIA)的应用价值。2探讨MRI成像技术不同序列分步组合在PIA的诊断价值。3探讨
伴随计算机网络发展而出现的E-learning教学模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学习。但当前E-learning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提高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撂荒作为一个可能导致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问题的现象,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关注。量化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与以往研究耕地撂荒从社会经济学层面和基于遥感的双时相图像变化检测分析层面入手不同,本研究以时间轨迹变化检测为核心,分析黑龙江省的耕地撂荒的时空分布,旨在探讨省级尺度下撂荒的驱动因子。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果如下:1,不同于目前遥感
目的通过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观察双清平化方对MS大鼠腹型肥胖、血脂、血糖的影响及对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进而探讨该方调节血脂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适应性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单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大多方法是通过加深网络层数来提升图像重建性能。在网络层数加深的同时,参数数量、内存空间和计算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受计算能力、内存空间和功耗等方面的限制,这些方法在移动或嵌入式等资源受限的设备中实用价值不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递归残差网络,旨在不损失图像恢复质量的前提下,构建结构更紧凑、模型参数更少、计算复杂度更低的网络模型,提升单图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