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ack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过程,是近现代以来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引擎,也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若盲目追求城镇化规模,忽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就会出现城镇化发展的“亚健康”现象;反之,仅强调城镇化质量,漠视城镇化规模,同样会减缓城镇化发展的步伐。西部地区作为中国较为落后的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亦存在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未能协调发展的问题。如何在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实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质”与“量”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深究的问题。本文从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两个视角出发,采用熵权法、线性加权和法、聚类分析法、协调发展度、灰色预测法等定量方法,按照“内涵-指标-测度-协调关系-类型-预测”的思路,系统地研究了2006-2013年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关系,不仅避免了单一年份的特殊性问题,使得城镇化的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还可以把握近年来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城镇化建设的动态演变规律,为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出发,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建立了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依据城镇化规模的内涵,从人口规模和空间规模两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规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权法,对2006-2013年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根据建立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城镇化规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度了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的综合发展水平,并且利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探讨了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的空间演变特征。最后,根据测算出的2006-2013年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规模综合发展水平,采用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方法,测度分析了2006-2013年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得出了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正在逐渐向更协调方向演进的结果;进而运用灰色预测法,预测分析了西部地区10个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水平,为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新媒体逐渐成了舆论的主阵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新媒体对信息的快速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中国传统华夷观使清王朝统治者及其大臣在同西方的交往中持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态度,并形成一种自我为中心、愚昧骄傲、夜郎自大的民族优越意识,这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产生了三方
魏晋南北朝草书是继东汉之后的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状况在这一时期的书法理论上也得到深刻总结,它连同草书一道成为这一时期艺术走向高度自觉的审美标志之一。从用笔、结体和布
在当今的技术发展中,要求机械设备极大地节省人的劳动,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和操作水平。现代的技术要向全自动化方向加速发展。电磁离合器作为传递运动的机械要素,又作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