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绵羊胃肠道不同区段食糜中游离氨基酸(FAA)与小肽(PAA)的数量分布及其小肽转运载体PEPT1(SLC15A1)、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SLC7A1)、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SLC1A3)、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SLC7A6)和ASCT2(SLC1A5)、氨基肽酶APN、二肽酶DPEP2 mRNA的表达规律,为研究绵羊胃肠道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和氨基酸跨膜转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选取体重相近的18月龄健康小尾寒羊6只(空怀母羊),屠宰后收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食糜及对应肠道组织。采用液质联用法对肠道不同区段食糜上清液中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绵羊胃肠道内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数量分布;根据GenBank公布的绵羊PEPT1、CAT1、EAAT3、y+LAT2、ASCT2、APN和DPEP2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双标准曲线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对上述基因在绵羊胃肠道不同区段mRNA表达规律进行研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T1和PEPT1两种蛋白在绵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的表达水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半胱氨酸外,绵羊胃肠道不同区段的食糜中小肽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瘤胃,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区段食糜中小肽的组成比例不同,肽结合赖氨酸在空肠中含量较高,而在回肠中含量较低;肽结合谷氨酸在所有部位含量都较高;肽结合半胱氨酸在所有部位含量都较低。绵羊胃肠道不同区段的食糜中大部分游离氨基酸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瘤胃和盲肠,前二者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5);部分中性氨基酸,包括精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十二指肠的浓度高于空肠,其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差异显著(P<0.05)。不同区段食糜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不同,天冬氨酸在回肠中含量较低而在盲肠中含量较高;精氨酸在瘤胃中含量最低而在十二指肠中含量较高;谷氨酸和赖氨酸在几乎所有的肠段内含量都较高;半胱氨酸在盲肠中含量较其他肠段中高。食糜中小肽占总氨基酸(TAA)的比例在空肠显著低于其它部位(P<0.05),在盲肠占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2.CAT1 mRNA在空肠表达量最高,但胃肠道不同区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EAAT3、y+LAT2、PEPT1、APN mRNA均在回肠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空肠和十二指肠,在瘤胃和盲肠的表达量最低;ASCT2和DPEP2 mRNA在十二指肠和盲肠表达量较高,在回肠表达量较低。3.CAT1蛋白的表达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顺序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EPT1蛋白的表达量按回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顺序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胃肠道不同区段食糜中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数量和组成比例不同;小肽的主要释放部位是十二指肠,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在肠系膜系统中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释放部位是空肠,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少数中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