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陆地非均匀增暖对同期中纬度地区气旋异常活动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7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带气旋是重要的天气尺度扰动,其异常活动与时间平均流的相互作用会对中纬度环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东亚季风和气候。全球变暖背景下,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势必通过经向温度梯度对大气斜压性产生影响,进而引起温带气旋活动的变化,从而对东亚夏季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基于1979-2013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探讨了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与夏季东亚中纬度地区温带气旋活动的联系及影响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东亚中纬度地区有一个气旋生成频率的大值区,位于贝加尔湖以南的蒙古地区,此地区生成的温带气旋即传统意义上的北方气旋。此气旋源地的气旋生成频率存在减弱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气旋生成频率整体偏多,在1990年前后存在转折,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处于偏少阶段。  (2)东亚中纬度地区的表层土壤温度在35年间表现为一致性的增暖特征,50°N及其以北的贝加尔湖地区增暖最为显著。它与温带气旋生成频率的联系十分紧密。在50°N以北存在一个影响东亚中纬度地区温带气旋异常活动的关键区(90°-120°E,50°-60°N),当关键区表层土壤温度升高时,东亚中纬度地区温带气旋生成频率减少,反之,温带气旋生成频率增多,温带气旋活动偏强。  (3)温带气旋生成频率与对流层中低层大气斜压性联系紧密,时间平均有效位能通过涡动有效位能的媒介作用向涡动动能转化。陆面热力异常偏强年,50°N以北关键区的表层土壤温度偏高,导致其南部的气旋源地表层土壤温度经向梯度减小,大气斜压性减弱,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转换减弱,涡动有效位能减小,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转换项为负异常,从而使得天气尺度涡动从时间平均气流中获得的能量减少,气旋活动偏弱。
其他文献
目前,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投入业务使用的气象台站中,气象工作者对雷达回波的强度和多普勒速度信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谱宽这一多普勒雷达特有信息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文首先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天气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7年7月18-19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区域性暴雨个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NCEP1°×1°再分析资料从水汽、动
农牧交错带是兼有草地畜牧业、大田作物生产和多种植被生长的边缘地带。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这一地区农业结构和作物结构发生了改变。本文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3个典型站点近45
大雾天气对交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如在机场、高速公路。另外,由于雾天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雾的研究工作对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和人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选取海平面气压(SLP)、地表温度(SAT)、850hPa风场(850U、850V)、500hPa位势高度(Z500)以及200hPa纬向风(U200)等要素,评估了17个CMIP5模式对东亚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