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抛磨力控制及表面质量检测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estlove_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工件的加工都需要经过抛磨进行表面处理,其表面质量除了影响工件外观(光洁度)之外,重要的是影响工件性能,进而影响可靠性,甚至是影响整体装备的使用寿命。抛磨作为典型的接触式作业,目前仍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但工人间不同的经验会导致抛磨的质量不一,且恶劣的抛磨现场会导致如噪声聋,尘肺等职业病。采用工业机器人构建抛磨工作站是一种有潜力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受限于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抛磨作业的复杂特性,如何在抛磨作业中实现接触力的稳定控制以适应复杂抛磨过程及单件小批的生产模式,如何构建抛磨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模型并结合工件的特征对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如何在线获知抛磨质量以对抛磨过程实时监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工业机器人在抛磨领域中的进一步推广。为此,本课题聚焦于机器人抛磨作业中接触力产生与控制,抛磨质量模型构建与检测两大问题开展了如下内容:高带宽主动接触力控制抛磨末端执行器研制:基于对现有抛磨装置的构型分析,从设计原理上提出了一款具有主动力控制的抛磨末端执行器。通过对其接触力产生和传递过程建模,从频域分析中获得了 1510 rad/s(240Hz)的理论带宽,并在力控制测试实验中获得了 200Hz的实际带宽。通过与KUKA iiwa机器人所构成的力控制抛磨平台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研制的末端执行器在多种工况下均获得了比iiwa机器人更好的力控制效果及抛磨质量。面向无模型工件的恒法向接触力抛磨研究:为突破传统机器人抛磨所依赖的精确工件模型及装夹定位等限制,将机器人扩展到无表面几何模型工件抛磨中,结合所研制的抛磨装置及由其构成的机器人抛磨系统,分别从运动差分信息和接触力信息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接触状态估计和调整方法,以实现沿着工件表面法向接触的抛磨作业需求,并结合所研制的抛磨末端执行器具有的高带宽主动力控制功能实现了恒法向接触力抛磨作业;最后在多种无模型工件抛磨实验中,所提出的方法获得了仅3°左右的姿态估计误差及±1N的平均力跟踪误差结果,从抛磨后的工件表面质量也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面向抛磨质量与工艺参数的关系研究:为获取抛磨后工件表面质量与相对应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所定义的抛磨前后表面粗糙度Ra的评估指标,先从极差分析法入手得到了接触力、进给速度和旋转速度这三个工艺参数对Ra影响程度依次增强的结果;并在实验中发现了工件表面初始粗糙度也会对最终的抛磨质量带来影响,为此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综合分析接触力、进给速度、旋转速度、砂纸目数和工件表面等级共五个工艺参数对抛磨质量的影响,并构建了这些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在一系列实际的抛磨参数中对所构建的关系模型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误差范围在3.2%-10.2%之间,平均误差仅是7.2%的实验效果。面向抛磨质量在线检测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研究:结合所构建的机器人抛磨系统特征,设计了一款双偏振漫反射光源的图像获取系统,并获取了不同粗糙度等级的工件表面图像;根据抛磨作业及所获取图片的特征,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设计和提取了工件表面图像的特征并构建了图像数据集;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工件表面图像和粗糙度间对应的模型,并在不同的粗糙度工件图像测试中获得了 R2=0.996的检测精度;最后,在一系列的抛磨测试实验中获得了81.6%-92.7%的检测精度,验证了所提出的表面质量非接触式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机器人抛磨领域实现高带宽主动力控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并拓展了传统机器人抛磨的应用场景,使其能在无模型工件的抛磨作业得以使用,最后为抛磨质量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模型构建及抛磨过程的非接触式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将来研究抛磨过程中基于质量闭环的工艺参数实时调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游荡型河流是冲积河流中常见的河型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复杂的水沙输移与河床演变特点。随着自然条件不断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中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游荡段河床稳定性也随之改变。因此,提出合理的河床稳定评价方法,研究游荡型河段在长时间和短时间尺度下河床稳定性的变化,不仅有利于充分认识和掌握黄河游荡型河流的河床演变规律,还能为河道整治工程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1
路面热再生是指一种修复路面使用性能的工艺,施工时先使用热再生机组对产生泛油、拥包、裂缝的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加热,做耙松处理,再将路面旧料收集起来经过一系列工序,重新经过摊铺、碾压形成新的沥青砼面层。本文以长益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处治工程为对象,分析了橡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施工技术。
本文介绍了《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 12777—2019)试验部分的修订内容及理由。标准试验部分修改了耐压、气密和疲劳性能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内容,增加了刚度、稳定性、爆破性能试验。
自21世纪初以来,虽然中国持续保持着当今世界上第一大小家电产品制造地位,但是由于占有绝大比例的小家电公司始终以生产贴牌产品为主,没有自主品牌意识,导致品牌溢价能力弱。受美国进口关税上升、疫情环境下供应链需求不均衡、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小家电产品的制造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很多中国的小家电企业陷入盈利困境,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BL电器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典型的OEM
目前评价固井质量的声波测井方法均是在井内泥浆中辐射声波,再耦合到套管中激发套管波,这种测量方式在重泥浆或含气的井筒内应用时受到了限制.本文将电磁超声换能器引入到套管井中,无需井内介质的声耦合直接在套管中激发沿着套管轴向偏振、周向传播的准SH波.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技术优化设计了磁盘阵列式的偏置磁场和跑道型线圈结构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基于洛伦兹力机理实现了在铁磁材料的套管中激发和接收环向传播的准SH
针对多传感器管道缺陷检测数据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鸟群算法与加权正则化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检测管道缺陷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利用电磁超声导波、漏磁以及涡流检测设备采集管道缺陷数据,将高斯核函数样本权重矩阵和正则化参数引入极限学习机中,建立加权正则化极限学习机数据融合模型;而后通过引入混沌变量和高斯扰动、优化警惕行为以及改变飞行行为中步长因子来优化鸟群算法,采用改进鸟群算法优化加权
所谓"三步互助"教学模式,就是在依托"导学案、小组合作和评价激励"的基础上,采用"自助、互助、师助"的三步走教学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暴露自身问题,在教师指引下提升素养、升华能力。本文对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初步探讨。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苛刻的工况对其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铣削叶片现有成性技术,阐述了叶片典型结构及抛磨前的表面状态,归纳了叶片抛磨技术关键共性难点。以表面完整性为评价指标,从手工抛磨、砂轮抛磨、砂带抛磨、磨粒流抛磨、柔性工具抛磨、磁力辅助抛磨、滚磨光整加工等方面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抛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抛磨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铣削叶片抛磨
科研绩效评估是提升科研活动效益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随着绩效数据急速增长、信息关联不断增强,使得现有评估方法在效率和关联知识发现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利用基础数据和客观数据构建基础知识图谱,并通过外延知识进行知识补全,形成面向科研绩效评估的多源融合知识图谱,有益于开展科研绩效投入与产出分析工作,评估效益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合理性和研究方向稳定性等,对科研绩效评估工作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