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海上风电灌浆料试验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努力实现碳中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摆脱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重要方法。风力发电环保且全球风能蕴藏丰富,海上风电近些年发展很快,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国家近期投资力度大,在未来会兴建越来越多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指出,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年均新增5800万千瓦。海上风机与下部桩基础通常采用灌浆连接,性能优良的灌浆料是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的关键材料。海上风电灌浆料因其特殊的使用工作环境,相较于以往的灌浆料性能要求更高,我国海上风电灌浆料领域的研究甚少,急需开展相关研究。针对海上风电灌浆料自主产品不足,长期依赖进口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胶砂比、水胶比、减水剂、消泡剂、塑性膨胀剂、矿物掺合料对灌浆料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膨胀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满足预定性能要求的海上风电灌浆料配合比。并从搅拌制度和钢纤维体积掺量两个方面对灌浆料的优选配合比进行性能改良,最后研究了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灌浆料对海上风电灌浆连接段模型轴心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优选了钢纤维掺量。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超高性能海上风电灌浆料的配合比参数、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用量的系统研究,优选得到了超高性能海上风电灌浆料配合比。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优选的灌浆料胶砂比为1.0、水胶比为0.20,减水剂掺量为0.60%,消泡剂掺量为0.15%,塑性膨胀剂掺量为0.30%。(2)通过灌浆料搅拌制度研究,发现随着搅拌循环次数的增加,灌浆料流动度先增加后减小,强度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优选的标准搅拌循环次数为2次。钢纤维掺量增加能提高灌浆料的力学性能,但会使流动度降低,竖向膨胀率降低;综合考虑灌浆料性能,钢纤维体积掺量不宜超过1.0%。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从0.0%增大到1.0%,灌浆料初始流动度降低3.4%,28d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分别提高65.4%、31.0%。(3)根据海上风电灌浆连接段的结构特点,设计了灌浆连接段小型模型;并以此开展了钢纤维体积掺量对灌浆连接段模型轴心抗压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小型灌浆连接段模型能够反映不同钢纤维掺量的灌浆料用于灌浆连接的性能差异,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海上风电灌浆料性能模拟实验方法。海上风电灌浆料中掺加适量钢纤维,能够提高灌浆连接段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增大灌浆连接段的延性,是一种提高海上风电灌浆料性能的有效方法,优选的钢纤维体积掺量是1.0%。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从0%增大至1.0%,灌浆连接段极限承载力提高12.0%,极限位移提高15.5%。(4)灌浆连接段模型在轴心荷载作用下,主要受力和变形部位为内筒上部剪力键和外筒下部,在今后的灌浆连接段设计中,可对该部位进行适当加强,以便充分发挥灌浆连接段的整体性能。
其他文献
交通运输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向服务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传统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及时进行改善,建立符合现实需求的发展模式。基于此,论文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互联网+”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通过模型分析货运行业与互联网产业协调发展水平,
学位
机架是电动轮的重要承载部件,为保障电动轮正常运行,需对机架的强度及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其计算模型,并对4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架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机架的4阶固有频率及振型,模态计算结果在合理范围。通过对机架进行强度及模态分析,为其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低,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原位成像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基于低分散激光剥蚀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LA-ICP-TOFMS)的快速生物元素成像方法,采用点扫描模式,得到了尾静脉注射银纳米颗粒的小鼠肾脏切片中19种元素成像图,成像分辨率为20μm,成像速度为每秒40个像素点,与常规LA-ICP-MS成像速度相比提高了约10倍。成像结果表明,不同
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思想界兴起了研究斯宾诺莎的热潮。斯宾诺莎认为上帝是一种无限的力量,并按照实体、属性、样态的模式把它分为复多的能、差异化、不均等诸多样式。样式即身体,故身体也是差异的、繁复的力量,德勒兹从斯宾诺莎那里获得思想资源,试图构建一种差异的、强度的、动态的身体诗学。于是,身体不再是堕落的、被灵魂组织的傀儡,而处于一种自行存在、自我增殖、不断游牧的状态,身体本身就拥有巨大且未知的潜能,在
威廉·吉布森的《零伯爵》故事围绕生物芯片展开,特纳、波比和玛丽三条叙事线看似失焦,却书写了人类如何突破实在的物理空间而逐步走进网络空间,形成全新的共同体。借助德勒兹的“根茎”“解域”“生成”等概念可以发现,黑客、拟感和赛博的三重维度解释了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生成脉络及特点:虚拟技术解域了身体共同在场的空间,使网络空间成为黑客与各个层级人物交互的场所;网络中的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之间伦理关系及情感则需
学位
戴维·洛奇对后现代主义话语模式、叙事特征的分析和他创作中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在国内外学界研究较多,后现代主义成为戴维·洛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长期以来,洛奇对后现代主义所做的反思和批判却没有受到足够关注。戴维·洛奇不仅在文论中从文学审美价值、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人的“自我”概念、作者-读者-文本关系、文本意义生产、作者地位等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而且其应用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