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居民环境关心与环境行为关系研究——以低碳交通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也呈线性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给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重要污染源之一。环境污染使得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下降,相对剥夺感增强,削弱了居民对改革和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交通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居民接受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其公平、普惠、绿色的本质没有得到彰显,对于低碳交通的发展有效回应了政府的责任缺失和公民的生态诉求。  本文以成都市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居民面对环境问题“言语上发声、行动上沉默”的背后机理。基于此,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环境关心分为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情感四个维度,将环境行为分为生态管理、消费行为、说服行为和公民行为四个维度,力求从这些维度展开对环境关心和环境行为关系的探讨。  首先,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居民的环境关心和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环境关心和环境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了普及低碳交通的综合模型。其次,本文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都市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普遍较高;男性群体的环境行为水平高于女性群体;随着成都市居民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收入越多、居住年限越长,则他们越注重环境友好行为;环保行为与环境关心存在不一致性。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厚植地域土壤、培育生态情感、改善出行体验和发掘社区优势四个方面提出了管理建议。  而站在整篇文章的宏观角度看,成都低碳交通的普及不应仅局限于技术手段的革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全民参与,由对环境行为主体人的关注进而关照到对政府政策的启示,才是在环境衰退已成事实的情况下对成都市低碳交通领域环境关心和环境行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真正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由于它的数字化,虚拟化,隐蔽化的特性,给世界各国的
被征地农民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众多学者从政府征地行为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政府责任界定与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目前我国统筹城乡就业,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当前江西尚未破除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仍阻碍着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因此,系统研究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对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速实现中部崛起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统筹城乡
很多动物都有别称,在古诗中它们往往是以别称出现的。请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带点的字各指的是什么动物,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来。
如今虽然人们感慨教育投资收益率低,并消极看待高等教育,甚至有人还质疑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是人们依然热衷教育投资,仍然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那么如何较好地解释这些看似矛盾的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迭出,作为健康、环保、节能,又有利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短途出行需求的交通方式,公共自行
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市民意识逐步增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仅要参与规划管理,更要参与规划编制,从而实现在“源头”上参与城市规划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失去土地后,由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很容易成为无土地、无就业岗位、无社会保障的“三
我是秋雨,伴随着凉爽的秋风,我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我的形状好像细丝,如同绢带,酷似烟雾。  我在天地间挂起一张硕大无比的幔帐,慢悠悠地飘着,就像一个悬在空中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声音像歌般美妙,如诗般惬意。  “沙沙沙” ,我的雨点儿滴落在街道旁边片片黄蝴蝶似的落叶上,那声音好似一位美丽的少女在轻抚琴弦,又宛如一群饥渴的蚕宝宝们在争食桑叶。这时,秋菊傲然开放了,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若金,粉的如霞…
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不健康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教育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