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与追寻—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中浸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对人的存在之思,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理念——“对存在的勘探”。而女性人物形象作为昆德拉小说长廊中重要的一笔,她们身上寄托的不仅仅是昆德拉对于女性的同情与关注,更寄托着他对于女性存在境遇的思考与探索。所以,对于昆德拉小说中女性形象系统全面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昆德拉以及他的小说理念和人生哲学。本文从女性“身份”这一主题入手,通过对昆德拉小说中女性处境的具体分析,试图为读者理解昆德拉小说的深刻内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除去绪论和结语,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家波伏娃等人的相关理论,将昆德拉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为了为他的存在和为我的存在两大部分,其中为他的存在者所扮演的是被赋予的“他者”角色,是被注视的对象,而“他者”是失却了主体性的存在,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为他的存在,看不到自身的价值与光芒。由于不同的女性在扮演“他者”身份时,面对他者处境,她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以分为屈从者模式和抗争者模式两类:屈从者模式在扮演“他者”身份的过程中,完全的失去了自我,面对自身处境,只是一味地逆来顺受,根本没有去抗争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承受着被给定的身份。抗争者模式虽然也同样作为“他者”而存在着,但面对自身处境,她们没有选择沉默着去忍受。相反,她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努力地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抗争,尝试着去改变自身处境,寻求自己承认的身份角色。只是她们并未完全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而是把希望毫无例外的都寄托在了他性的身上,最终导致了悲剧。为我的存在所对应的是背弃者模式,这类女性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我身份的被给定性,她们想要追求自身的价值所在,但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选择了背弃,背弃社会所赋予的身份,背弃家庭,背弃爱情,只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们甚至放下了武器,不再去斗争。然而最终等待她们的只有生命的虚无。通过以上对女性人物两种类型、三种模式的研究概括,笔者试图揭示昆德拉笔下女性对于自己身份的焦虑与追寻。第二部分主要从昆德拉对于女性身份的刻画方式和昆德拉式女性所具有的特点两方面,分析阐述了昆德拉小说女性的独特性。昆德拉在书写女性人物时,给她们设定了独有的身份“边界”:灵与肉,梦与真,戏与实等,透过这些难以把握的“边界”,昆德拉展示给我们的是女性困苦的生存处境,以及她们对“边界”内外自我身份不确定性的痛苦挣扎。其次,通过给人物设定生存关键词和特殊意象,昆德拉探寻了她们的身份“可能性”。昆德拉在塑造女性人物时,其叙述视角也独具特色。最后,笔者从“家庭天使”的缺失、女性无友谊、“女强人”的离席等三个方面对昆德拉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结合昆德拉本人的创作经历以及当时的女性主义社会思潮,分析阐释了昆德拉小说女性形象的文学意义、哲学意义以及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道路交通管理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世界上许多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都在致力于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研究,通过对道路交通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道路交通
20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育率的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的逐步提高,使我国加速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提前迎来了人口老龄
义务教育均等化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制度基础。在中国当前义务教育体系中,从城乡两极看,薄弱落后的一极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城乡协调发展这一全局问题的矛盾点。以农
航天推帚高光谱成像是空间遥感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随着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和谱段数目的增多,高灵敏信息获取技术成为了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人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向老龄化倾斜,这将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尤为深远,它与所有老人的晚年生活
《画中情思》在泰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由泰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西乌拉帕撰写而成,该小说创作于20世纪八十年代,并于1982年由栾文华、邢慧如译成中文。中外学者对《画中情
近年来, III-V族半导体纳米线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以及在纳电子学和光电子学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其中纳米线的生长技术是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本文利用气-液-固外延生长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Foldcd-Cascode运放的电路结构,它具有先进的偏置电源结构以调节输出动态幅度、动态开关电容反馈电路用于控制运放输出端的稳定性、合理地关断电路以降低电
日本的特殊教育在19世纪七十年代正式发展起来,至今取得很多让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上“全纳教育”理念的推广以及日本国内残障者构成结构的变化,日本的
随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以其独特的优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