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尘肺是煤矿工人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在煤炭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工种不同,煤矿工人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等,从而引起煤肺、煤矽肺和矽肺,统称为煤工尘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它仍然是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当煤矿工人患有尘肺病时,随着病情的进展,他们将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并减少健康寿命年。因此,煤工尘肺的防治依然是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采用有效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煤工尘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病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或延缓煤工尘肺的发生。2011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对尘肺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调查并分析在当前煤矿生产和防尘措施的条件下,煤工尘肺发生发展规律,为预测今后煤工尘肺的发病趋势提供基本数据,同时为制定和修订我国的尘肺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在疾病防治工作中,疾病预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将被动预防向主动预防转化的重要环节,这对疾病的预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种疾病不论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各自的演变规律,如果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够干预和调控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寿命表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口学资料的分析研究。寿命表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现在存活的未患尘肺的接尘工人未来可能发病人数。分析这些人群的职业特征,找出高危人群,给出多种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煤矿工人未来煤工尘肺发病趋势。对于接触粉尘性质相同的接尘工人,影响尘肺发生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是接尘工人的累积接尘量和粉尘对机体的作用时间,因此采用寿命表法分工种根据累计发病密度与累积接尘量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预测未来发病人数就有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以大同煤矿集团1970-2010年所有接尘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预测接尘工人未来发生煤工尘肺人数,为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提供未来煤工尘肺发病情况,也为探索适合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煤工尘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病情进展性疾病。接尘工人患尘肺病后,给家庭、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煤工尘肺的发生,将挽回因尘肺造成的经济损失。认识到职业卫生工作的经济效益,是做好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治的基础。煤工尘肺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伙食补助金、交通费以及供养亲属抚恤金等费用。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尘肺患者社会生产力损失、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陪护人员的交通费和误工费、减产和停产损失。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大幅度提高了对尘肺患者的赔偿额度,这就意味着发生尘肺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将会增多。同时也可以认为,积极防尘、减少尘肺病的发生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years,DALY)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计算社会生产力损失的方法。因此本文将采用DALY来计算煤工尘肺患者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和社会生产力损失。 防尘经费的投入包括防尘设施投入,防尘、降尘耗材投入,防护设施维护投入,个人防护用品的投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投入,粉尘检测评价费用等。效益评估包括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指为实施项目计划所投入的成本与所产生的卫生效果的比较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指投入的成本与所产生的卫生效果转化成货币量度之间的比较分析,效益是在效果的基础上测量的。OxenburghM认为在职业卫生的经济评估方面,成本效益模型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评估工具,这个分析工具的优点在于它能为决策者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利用最少的职业卫生资源投入,发挥最大的效果和效益。本次研究选取大同煤矿集团煤工尘肺病人以及预测出的未来发病人数为研究对象,分析由于尘肺病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以及防尘经费的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大同煤矿集团(原大同矿务局所属的15座煤矿)1970-2010年入矿的所有符合进入标准的接尘工人。 调查内容包括接尘工人职业史及一般人口学特征、开始接尘时间、终止接尘时间、工作岗位调换等内容。煤工尘肺患者还调查发病时间、尘肺期别、伤残等级、死亡时间等信息。计算每名接尘工人的观察时间。接尘工人职业史以各煤矿劳资科职工数据库记录信息为主,以职业健康检查记录作为补充。调查自1970年以来的各矿的井下粉尘检测资料。用于计算每位接尘工人的累积接尘量。 按开始接尘年代分为2个队列(1970-,1980-);按接尘工种分为4个队列(掘进工、采煤工、混合工、辅助工),按累积接尘量分为3个队列(<100mg·years、100-mg·years、2000-mg·years)采用寿命表法,在相同观察期内,计算各队列接尘工人煤工尘肺累计发病率;采用Peto Log rank Test比较各队列累计发病率的差异。以累积接尘量为横坐标,以累计发病率为纵坐标,计算煤工尘肺累计发病率与累积接尘量的剂量反应关系。 按照四类统计工种分别计算累计发病密度与累积接尘量的剂量反应关系。因为尘肺病的发生与累积接尘量有关,同时与粉尘性质和粉尘的作用时间有关。因此本研究将接尘工人按照接触的粉尘性质和浓度划分为4类统计工种,分别是掘进工、采煤工、混合工和辅助工。同时为了把作用时间带入方程,引入了观察人年,计算发病人数与观察人年的比值,即发病密度,使剂量反应关系更切合实际。我们把累积接尘量取其对数值,把累计发病密度做logit变换,然后求logit与对数剂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根据方程反推回各组段的发病密度估计值,用于预测未来发病人数。分别预测当前粉尘浓度下和采取先进的防尘措施,降尘后的预期寿命内发病人数,并计算二者的差值,即为可能减少的发病人数。 计算由于煤工尘肺造成的残疾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YLD)和早死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YLL),合计为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用于评价大同煤矿集团由于尘肺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分析由于尘肺患者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并计算总的经济损失和人均损失,采用分布模型法分别计算。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伙食补助费、疗养费等。赔偿金额计算依据2010年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计算。间接经济损失包括社会生产力损失,补充新职工培训费,陪护家属交通费,陪护家属社会生产力损失,劳动力损失所导致的停产减产损失。 根据目前的煤工尘肺发病情况,采用寿命表的方法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煤工尘肺数量,计算出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想减少一定数量的发病人数,就要加大防尘经费投入,包括防尘设备、防尘耗材、个人防护用品购置、运行及维护费用,防尘用水、用电费,粉尘检测评价费,职业卫生培训费。使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下降到一定的水平,以减少发病人数。防尘经费投入与挽回的经济损失之差即为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接尘人员健康寿命的损失,获得社会效益。本次研究所有费用均以2011年的价格为标准进行计算。 结果: 大同煤矿集团1970年-2010年参加工作开始接尘工人共有49210人,3621人由于资料不完整被排除,45589人符合条件,符合率为92.6%。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煤工尘肺患者1847人,未患煤工尘肺接尘工人共43742人。在相同的32年观察期内,1970-年代队列的累计发病率是12.7%,高于1980-年代队列的7.6%。在相同的42年观察期内,各工种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掘进工58.7%、采煤工28.1%、混合工21.7%、辅助工4.0%。不同累积接尘量组的接尘工人累计发病率如下,2000-mg·years组为25.4%,100-mg·years组为7.3%,<100 mg·years组为3.2%。累计发病率与累积接尘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累积接尘量的增加,累计发病率逐渐升高。从2400mg·years开始逐渐升高,到达6200mg·years以后增加速度加快。累积接尘量达到8000mg·years时,累计发病率达到71.73%。 采用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出掘进工各个累积接尘量组段的累计发病密度,随着累积接尘量的增加,累计发病密度逐渐升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做logit对数变量变换后,求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logit估计值=3.0364×累积接尘量对数-30.705,相关系数R=0.966。利用此方程反推出各组段的发病密度估计值。假定未来粉尘浓度保持在2011年浓度水平下(31.60mg/m3),按照得到的发病密度估计值,预测掘进工未来预期寿命内可能发病人数为1422.1人。按照同样的方法,求得采煤工的直线方程logit估计值=2.6374×对数剂量-26.834,相关系数R=0.9937。按照2011年粉尘浓度(23.22mg/m3)预测未来发病人数为1254.9人。混合工的直线方程为logit估计值=7.6473×对数剂量-67.262,相关系数R=0.9751。按照2011年粉尘浓度(23.22mg/m3)预测未来发病人数为1195.8人。辅助工的直线方程为logit估计值=3.8627×对数剂量-24.127,相关系数R=0.9918。按照2011年粉尘浓度(0.22mg/m3)预测未来发病人数为427.3人。汇总4类统计工种预测发病人数,1970-2010年入矿参加接尘作业的工人,如果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保持在当前水平下,未来预期寿命内可能有4300人将要发生煤工尘肺病。 据调查,采取先进的防尘措施后,粉尘浓度可以下降80%。按照2011年粉尘浓度的20%(6.32mg/m3)计算接尘工人直到退休的累积接尘量。以此累积接尘量为标准分组段,计算每个组段的期初人年数、到期人年数和调整人年数。按照剂量反应关系推导出的各组段的发病密度估计值,计算未来可能发病人数为1245.5人。比降尘前少发病176.6人。按照同样的方法,采煤工作面如果采取先进防尘措施后,粉尘浓度下降到4.64mg/m3,预测未来发病人数为1084.7人。采取先进防尘措施后可以减少170.2人发病。混合工作面如果采取先进防尘措施后,粉尘浓度下降到4.64mg/m3,预测未来发病人数为1020.5人。采取先进防尘措施后可以减少175.3人发病。如果采取先进防护措施后,辅助区域粉尘浓度进一步下降到0.04 mg/m3,预测未来发病人数为412.5人。采取先进防护措施后可以减少14.8人发病。如果从现在开始采用先进的防尘设备,使当前粉尘浓度下降80%,则预测研究人群未来可能有3763人发病,将减少537人发病。 大同煤矿集团1970-2010年开始接尘的煤矿工人中,有1847人被诊断为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其中存活患者1637人,死亡210人。1847名煤工尘肺患者经过伤残等级评定,二级、三级、四级、六级、七级伤残人数分别是8、147、500、432、760人。最小确诊年龄22.02岁,最大确诊年龄75.93岁,平均确诊年龄45.94岁。1847名尘肺患者因为伤残导致13313.39年的健康寿命损失(YLD)。210名已经死亡尘肺患者造成了2848.76年的YLL。1847名煤工尘肺患者总共造成了16162.15年的健康寿命损失,平均每名患者造成健康寿命损失8.75年。 通过调查,尘肺患者合计每年人均医疗费用为23137.50元。通过计算,1847名尘肺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1.57年,他们整个病程损失的医疗费用为1349037953.25元,损失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8717518.95元,损失伤残津贴1199356930.52元,损失丧葬补助金32534905.00元,损失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9227540元,损失尘肺患者生活护理费257314866.05元,损失伙食补贴87464685.00元,损失供养亲属抚恤金294480198.25元。因此,1847名尘肺患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488134597.02元,其中医疗费所占比例最高,为38.68%。其次是伤残津贴,占34.38%。人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888540.66元。 研究人群范围内,1847例尘肺患者共损失健康寿命年16162.15年。我国2011年人均GDP为35181元,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生产力权重,计算出因为煤工尘肺造成的社会生产力损失折合货币426239926.26元。损失补充新职工培训费2224780元,损失陪护家属交通费为23962927.40元,损失陪护家属的社会生产力损失折合货币210759937.19元。因此,由于尘肺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为663187570.85元。平均每人损失359062.03元。其中社会生产力损失所占比例最高,为64.27%,其次是陪护家属社会生产力损失,占31.78%。 大同煤矿集团1970-2010年入矿的接尘工人由于发生尘肺病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4151322167.87元,人均经济损失为2247602.69元。直接经济损失占84.02%,间接经济损失占15.98%。 通过调查,15座煤矿平均每座煤矿有13个工作面和37个转载点。通过专家访谈和模拟检测,目前使用一种新防尘设备(井下水净化系统,风动力高压喷雾系统),第一年平均每矿需要投入设备及防尘用水电费合计6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防尘水电及设备维护费300万元,就能够使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在当前基础上下降80%。如果在大同煤矿集团15座矿井全部追加投入防尘设施。目前接尘的煤矿工人一直到退休,平均接尘时间为17.73年。经过计算,17.73年需要投入经费8.43亿元。通过发病人数预测发现,如果追加这些防尘设施,就能够使粉尘浓度下降到当前状态下的20%。能够使537人免于发病,能挽回12.07亿元的经济损失,获得经济效益3.64亿元,同时获得4698.75个健康寿命年。 结论: (1)随着开始接尘年代的推移,大同煤矿集团煤工尘肺累计发病率逐渐下降。掘进工、采煤工、混合工和累积接尘量在2000-mg·years以上的接尘工人的累计发病率较高,是高危人群。 (2)随着累积接尘量的增加,累计发病率逐渐增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如果以后粉尘浓度保持2011年的水平,1970-2010年入矿的接尘工人未来将有4300人发生尘肺病。 (4)如果采取先进的防尘措施,使粉尘浓度下降80%,将会减少537人发病。 (5)未来发病人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掘进工、采煤工、混合工和辅助工。未来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掘进工、混合工、采煤工和辅助工。 (6)按照2011年的价格标准,每发生1名尘肺患者,将造成224.8万元的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188.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5.9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是间接经济损失的5.26倍。并将损失8.75个健康寿命年。 (7)原大同矿务局所属的矿井如果追加投入防尘经费8.43亿元,将挽回12.07亿元的经济损失,获得经济效益3.64亿元,并将获得4698.75个健康寿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