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钟差作为保持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时间同步的纽带,在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卫星钟及其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并研究了精密卫星钟差的快速确定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概括如下:1.利用GFZ分析中心发布的事后精密卫星钟差,对GNSS系统的广播星历卫星钟差进行了数据完整性和精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Galileo系统的广播星历卫星钟差的精度最高,其次是GPS和BeiDou系统,精度最低的是GLONASS系统,搭载H原子钟的卫星钟差精度明显高于搭载Cs和Rb原子钟的卫星。此外,对比分析了不同精密卫星钟差产品的质量及其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2.对播发实时卫星钟差改正数的挂载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通过IGS03的数据接收率最高,其播发的GPS和GLONASS系统实时卫星钟差改正数的平均接收率分别高达98.63%和98.58%,而CLK53的数据接收率最低,平均接收率仅为93.05%。GLONASS的平均接收率最高,为97.57%,其次是GPS和Galileo,分别为95.74%和94.37%,而BeiDou的平均接收率最低,仅为87.67%。不同分析中心给出的实时卫星钟差产品的质量相当,均在0.2 ns左右,能够满足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要求。3.多个GNSS分析中心同时提供BeiDou卫星钟差产品,本文从连续性指标、一致性指标、拟合精度指标、预报特性指标,对CODE、GFZ和WHU分析中心的北斗卫星钟差不同采样间隔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同时,基于北斗卫星钟产品对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短期频率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4.研究了GNSS实时精密卫星钟差估计方法,为了在确保高精度解算前提下提高非差方法的效率,本文对钟差估计过程中的矩阵设计和数据处理流程等问题进行优化,提高了钟差估计的解算速度。依据全球分布均匀的IGS参考站实测数据,采用自编软件进行了精密卫星钟差估计,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实现了精密卫星钟差的快速估计,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算法,计算时间节省了90%以上。5.为了提高导航卫星钟差的预报精度,提出一种顾及钟差周期误差和随机特性的卫星钟差预报方法。采用IGS的15分钟精密钟差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短期预报中,加两个比加其他几个主要周期误差的预报性能更好,并且新模型的预报精度优于常用算法。在中长期预报中,该模型使后期发射的搭载铷原子钟的卫星具有良好的钟差预报效果。6.基于GNSS数据处理软件GNSSer研制了GNSS卫星钟差解算软件原型,对软件原型的设计方法、功能组成做了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