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嘧啶核苷衍生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作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恶性疾病之一,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疗法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些方法虽然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往往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对癌症种类的广谱性、治疗时间的持久性和副作用小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蒽环类抗癌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机制激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但相较于特定的ICD诱导剂,这类化学药物的免疫原性效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胸腺嘧啶核苷结合物是一种具有光敏毒性的小分子抗癌化疗药物,具有与蒽环类药物类似的化学结构,但溶解性差、光敏激发波长为不易穿透的紫外光等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中的应用。目前已有许多纳米共输送系统结合已知的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等,被用于诱导ICD以加强对肿瘤的治疗。此外,疫苗佐剂在加强体内抗肿瘤免疫效应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胸腺嘧啶核苷结合物的衍生物,研究了它们诱导ICD的活性,并结合纳米脂质体体系和疫苗佐剂,探讨了它们在动物中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果如下:(1)制备了粒径在100 nm左右、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较好稳定性的胸苷喹喔啉二氯化合物的脂质体载药体系,通过表面修饰c RGD功能基团,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主动靶向功能。通过研究该脂质体载药体系的生物活性,发现高浓度的脂质体和高浓度的c RGD靶向基团可以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且脂质体载药体系的细胞毒性与胞内药物的累积量在低浓度下呈线性相关性。同时,还发现空白脂质体对正常肝细胞毒性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胞外ATP和高迁移率族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释放以及钙网蛋白的暴露水平,发现与游离的胸苷喹喔啉二氯化合物相比,该药物的脂质体制剂在紫外照射后可以加速ICD过程,诱导ICD标志物的爆发性释放。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胸苷喹喔啉二氯化合物和紫外照射制备的癌细胞疫苗,具有很好的预防性抗肿瘤免疫活性,在癌症疫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为了提高基于胸腺嘧啶核苷衍生物的癌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本文在胸苷喹喔啉二氯化合物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全新且具有更强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衍生物—胸苷喹喔啉萘化合物,制备了该化合物的脂质体载药体系,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载药体系对人源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和鼠源肝癌细胞系H22细胞的作用,初步评价了利用该体系制备的癌细胞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脂质体载药体系与胸苷喹喔啉二氯的脂质体体系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稳定性。与蒽环类药物米托蒽醌(阳性对照)相比,游离的胸苷喹喔啉萘化合物及其脂质体制剂均可以有效促进ICD标志物的爆发性释放,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脂质体载药体系和紫外照射处理的癌细胞作为疫苗,比米托蒽醌处理的癌细胞疫苗在肿瘤治疗上更具优势。进一步考察了胸苷喹喔啉萘化合物处理的癌细胞疫苗与佐剂联用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有效性,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实验与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与铝佐剂和poly(I:C)两种疫苗佐剂相比,高剂量Cp G佐剂的加入,对这种特定ICD诱导剂诱导的癌细胞疫苗具有特异性增强作用,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部位的浸润,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活化,从而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提高了癌细胞疫苗在体内的治疗性抗肿瘤免疫活性,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为胸腺嘧啶核苷衍生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将该类化合物作为ICD诱导剂,构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全癌细胞疫苗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从人类基本的躯体运动到复杂的情感记忆,都是由不同类别的神经元所构成的神经环路,通过相互协同作用所形成的大脑网络来控制。因此,在介观水平研究神经元的精细结构和准确的脑区连接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大脑网络的运行机理至关重要。借助脑立体定位图谱作为参考,神经学家们能够以人工的方式去判断神经元及其纤维所属的脑区与核团。然而,由于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其定位精度十分依赖个人经验和熟练程度。同时,不同的全脑光学标记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3/4的糖尿病患者死于DCM诱发的心血管事件。DCM发病隐匿,病程较长,预后差,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慢性、低度的炎症反应可诱导心肌细胞炎性死亡-焦亡和纤维化。DCM中心肌细胞焦亡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障碍,心肌纤维化使心脏变硬,顺应性降低,两者互相促进,导致心功能进行性受损,因此炎症反应被认
由于拥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优良的耐热性等特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航空航天、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整纤维布局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层合板结构的性价比。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复合材料在高性能化、低成本化方面的研究。然而,这种面向性能优化的工程设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对层合板结构厚度的轻量化裁剪会破坏载荷传递路径,进而引起应力集中。其次,大量确定材料布局的微细尺度设计变量和可
目的:我国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ⅢB-Ⅳ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传统治疗方法为放化疗,但疗效有限。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
智能聚合物材料能感知外部刺激(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并将分子水平的光化学效应转化为宏观性质的变化。将光致变色分子整合到聚合物网络中,制备出具有光控形变功能的智能聚合物弹性体,相对于传统的热塑性弹性体,这种可进行光学加工处理的新型材料被命名为“光塑性”弹性体。六芳基联咪唑(HABI)作为一类有着快速光化学响应特性的光致变色分子开关,可被引入到聚合物中,用于智能聚合物材料的制造,然而其传统的合成方法效
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生物炼制是一种可再生、碳中性的发展策略,但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抗性限制了基于纤维素糖平台的生物转化过程。白腐菌是自然界中木质纤维素碳循环的主要分解者,可分泌一系列辅助活性酶(Auxiliary activities,AA)增效纤维素的酶解糖化。本研究利用白腐菌胞外辅助活性酶构建高效的木质纤维素协同酶解糖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阐明关键辅助活性酶——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ytic
创新发展的经济时代,技术许可是创新成果变现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点。与此同时,许多企业拥有了大量的产品私有需求信息,企业之间存在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为了实现共赢局面,合作企业间会分享信息以制定更加准确的生产和定价的决策。于是,信息价值的问题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而现有关于需求信息分享对创新企业制定技术许可决策的影响的研究还极少,研究深度也不够。因此,本研究重点考察了信息分享的
集成光子技术的独特优势和迅猛发展促使光通信与全光信息处理、光计算与光子神经网络、光量子计算与密钥分发、微波光子学和光谱分析与传感等现代光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逐步迈向集成化,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这些光学研究和应用又反过来向集成光子技术的基础器件提出了能耗更低、尺寸更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要求。光子晶体纳米梁谐振腔作为一种同时具备极小尺寸和极高调控效率的谐振型器件,有潜力作为一种新型的集成光子
随着可穿戴电子、智能电子以及交互式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场景的扩展,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准固态柔性电容器、透明电容器以及耐低温电容器等功能化超级电容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双电层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通常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化超级电容器中。然而,受限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内部缓慢的电荷传输动力学,器件的功率和能量特性通常发挥不佳。特别是在兼顾各种功能化特性的情况下,材料、电极和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兵团区域医联体医养结合服务评价工具,通过实证评价,确定服务提供相关经验与薄弱环节的相关证据,探究服务供需匹配对服务效果的影响机制,有针对性的提出兵团区域医联体医养结合服务优化策略。【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构建区域医联体医养结合服务的理论模型,采用系统综述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兵团区域医联体医养结合服务评价工具。(2)数据收集:1)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