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rphispironone及雪松烷倍半萜的合成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Amorphispironone和三个雪松烷类倍半萜为目标分子进行合成研究,针对在合成研究中采用催化氢化反应还原双键的问题,对四取代烯烃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包括以下四章内容:第一章四取代烯烃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进展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以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原子经济性和对环境影响小为特征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章主要介绍五种不同类型的四取代烯烃不对称催化氢化的研究进展。包括:(1)四取代酰胺基丙烯酸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2)四取代丙烯脂的不对称氢化;(3)四取代烯酰胺的不对称氢化;(4)四取代丙烯酮的不对称氢化;(5)四取代非官能团化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共37篇文献。第二章Amorphispironone的合成研究Amorphispironone是从紫穗槐树叶中分离出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具有一个新颖的氧杂螺环季碳手性中心,对EBV-EA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新颖的骨架结构,吸引了我们课题组的注意。拟以四取代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氢化构筑其顺式邻位双氢为关键反应,对Amorphispironone进行合成研究。以间苯二酚和苯乙酸为原料,经过酰基化、环加成反应完成模型底物2-35的合成,目前正在对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进行研究。同时,我们对消旋天然产物Amorphispironone也进行了合成,已经完成了三环化合物2-66的合成,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第三章三个雪松烷倍半萜的合成研究雪松烷倍半萜具有共同的三环[5.3.1.01,5]十一烷核心骨架,部分化合物在核心骨架的右侧镶嵌含氧五元环亚结构单元,形成更加新颖和复杂的8-氧杂-四环[7.2.2.01,5.06,13]十三烷骨架,它包含六个连续的手性中心(包括两个全碳季碳手性中心和一个含氧季碳手性中心)。因此,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有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报道以仿生的[5+2]环化/醚化为关键反应完成三个雪松烷倍半萜的全合成。以香茅醛和甲基乙烯基酮为原料,经脯氨酸衍生物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及羟醛缩合反应得到环己烯酮衍生物,经甲基金属试剂对烯酮进行1,2-加成后三级醇氧化重排得到新的环己烯酮衍生物。此环己烯酮衍生物在无金属条件下进行氧化去芳化及烯丙位氧化得到关键中间体化合物3-40。利用氧化去芳化诱导的[5+2]环加成/醚化为关键反应,高度立体控制的把化合物3-40转化为8-氧杂-四环[7.2.2.01,5.06,13]十三烷核心骨架,一步构筑了五个连续手性中心。最后经过沃尔夫-黄鸣龙还原碳基及Ranry Ni催化加氢还原双键得到8,14-cedranoxide,经四氧化钌氧化得到8,14-cedranolide,再经还原酯基得到二醇化合物8,14-cedranediol。从而简洁高效的完成了三个雪松烷倍半萜的不对称全合成。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监测老年人跌倒并及时响应是智慧养老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能满足养老院或独居老人智能监测的长期实时性、环境复杂性、经济性要求,能与智能终端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形成有益互补。尤其是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计(φ-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具有长距离多点扰动定位检测、适用于复杂环境、实时监测等优势,在扰动信号测量和分类预警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基于φ-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恶性淋巴瘤(MLB)的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及MYC、BCL-2、BCL-6蛋白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21年1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确诊的22例骨恶性淋巴瘤患者,16例小圆细胞肉瘤患者(尤文肉瘤和骨髓瘤)的MYC、BCL-2、BCL-6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总结归纳了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点。采用SPSS 26.0软件
学位
近年来基于贵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其SERS增强效应除了贵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带来的电磁增强(EM),吸附分子与SERS基底间的电荷转移(CT)诱导增强也有着重要贡献。对TiO2来说,因其较宽的带隙(3.2 e V),致使高的电子-空穴复合率,其CT效应较弱,不利于SERS检测应用。本论文在传统Ag-TiO2复合纳米
学位
背景: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是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随着外科的发展皮瓣的失败率已经明显降低,但皮瓣坏死带来的后果仍是灾难性的。皮瓣血管危象是皮瓣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并可能导致皮瓣坏死,而血栓的形成则是导致血管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预防术后皮瓣血栓的形成,除了显微外科技术改良之外,学者们尝试了多种围术期抗血栓方案,使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右旋糖酐、华法
学位
目的:低位前锯肌阻滞复合腹直肌鞘阻滞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对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范围54-70岁,BMI范围19-26kg/m~2,ASA分级均为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组(S组)和低位前锯肌阻滞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组(T
学位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探讨多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干预骨关节炎(OA)临床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2年3月的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Sinomed等)、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 Complete)和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国际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等)。由两到三
学位
目的探讨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伴有明显肩胛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时,移植骨块偏外放置在术后至少5年随访中对肩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0例接受改良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伴明显肩胛盂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X光评估肩关节退变情况并进行Samilson-Pr
学位
亚胺是重要的有机含氮中间体,广泛用于药物和精细化工品的合成。醇胺氧化交叉偶联合成亚胺因原料廉价易得,副产物仅为水,符合“绿色化学”主旨,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Ce O2在催化合成亚胺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远优于其他金属氧化物。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报道了多种铈基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都存在反应时间长、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较差等问题。为此,我们以铈物种作为催化活性中心,根据醇胺氧化偶联一锅法合成
学位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分析化学方法逐步实现了仪器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各种现代分析仪器的出现快速准确的为人们提供了多维化、海量化的测量数据。分析仪器与分析软件的结合,使分析化学迈入智能化时代。与此同时,化学研究者们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从大量的原始测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化学计量学随着计算机科学、统计方法学和应用数学等在化学领域中广泛深入的应用而应运而生,为分
学位
氧化还原稳态是机体发挥日常生理功能的决定性基础,然而当机体氧化还原失衡,即体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远大于抗氧化水平时,就会造成氧化应激。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Nrf2/ARE信号通路是机体核心的抗氧化防御机制,激活该通路能够引起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上调,从而抵御氧化损伤,因此该信号通路可能是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