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木结构住宅研究——一种宜居住宅类型的解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住宅研究在两大方向保持着进展:一是住宅通用体系研究包括轻型结构(轻钢、木结构等)的推广,二是发展环保节能型住宅技术.木结构住宅在这两个方向都具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就主要建材而言,木材是唯一可再生又可再利用的材料,对于降低能耗,保护自然环境有突出的优越性.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木材的进口实行零关税以及中国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标志着现代木建筑开始走进中国建筑市场. 住房供应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持续性问题,本文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多层木结构住宅在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引入"宜居"的概念,并从宜居内涵(经济性、可持续性、适宜性)三方面来解析木结构住宅是一种宜居的城市住宅类型.阐明了木结构住宅的环保性、费用上的可承受性以及施工的标准化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并提出我国木结构住宅发展的途径是走集成化道路和在城市的填充区建造多层混合木结构.旨在我国住宅产品持续供应中倡导发展适宜的木结构住宅类型,并为木结构住宅作为城市住宅的发展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论文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引入宜居的概念,阐述宜居不仅指大的环境,同时也包括住宅类型本身;解析宜居住宅的内涵包括经济性、可持续性、适宜性. 第二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和国外木结构住宅体系化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支撑木结构在现代住宅可持续建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论述了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木结构住宅品质的不断优化和作为城市普通住宅开发的适宜性. 第三章通过数据统计、图表分析等方法从经济性、可持续性、适宜性三个层面探讨了木结构住宅作为城市住宅的优越性.特别在适宜性方面由于其设计、建造的标准化和灵活性使其在城市住宅建造及使用中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章分析了国外的木结构住宅营造实例,探讨了木结构住宅城市中开发的区位、密度问题并对木结构住宅中国化途径进行探索.即①建设区位以城市的填充地带或边缘地带为宜;②开发多层中密度木结构住宅类型;③建造的类型以多层混合木结构为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众多的人口与城市环境之间的问题也与日俱增。市民的游憩需求与公园绿地有限面积之间的矛盾正是诸多问题之一,而游憩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针对这一问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承受的疲劳和压力更为严重,给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缓解从而恢复精神。由此,“恢复性环境”的概念得以提出。然而目前“恢复性”的研究
传统民居是建筑文化重要的载体,并且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仍然承担着它们的原始功能——居住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宜兴传统民居物理环境品质已远远落后于当代人对建筑物理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当代的景观建筑营造在国外设计潮流的冲击下,盲目地模仿西洋的景观建筑要素,对其进行照搬与重组,逐渐丢失自己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本研究以中国明清时期南派
“异化”被普遍认为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总体精神。那些原本统一的信念和事物在快速的分离,价值、行为和预期间本来密不可分的整体性瓦解了。人们憧憬、建设了现代城市,但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