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山体林作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内部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很多城市山体林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群落结构单一、景观效果不佳、林分密度不合理、生物多样性不高等,这些直接导致了山体林无法充分发挥其森林功能。本文选择合肥市鼓山、卧牛山、紫蓬山、冶父山、土山五座城市山体林为研究对象,使用样方法分别对其森林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从森林结构、生态效益、景观评价三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评价和比较,最后提出合适的城市山体林经营方向和改造建议。研究结果如下:各山体林的优势树种主要有麻栎、杉木、朴树、侧柏,次优势树种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马尾松、黄檀、加杨、枫香、香樟等;灌木层中有许多冠层树种的幼树,如国槐、女贞、朴树等。在树种组成种出现很多城市常见绿化树种,乡土树种的比例较低,有明显人工经营的特点。鼓山多样性指数2.078,均匀度指数0.336,丰富度指数0.046,优势度指数0.172。卧牛山多样性指数为2.58,均匀度指数为0.46,丰富度指数为0.12,优势度指数为0.14。紫蓬山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性指数为0.34,丰富度指数为0.044,优势度指数为0.17。冶父山多样性指数为为2.336,均匀度指数为0.383,丰富度指数为0.081,优势度指数为0.18。土山多样性指数为1.891,均匀度指数为0.344,丰富度指数为0.061,优势度指数为0.214。从上述指数来看,卧牛山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最低。这说明卧牛山树种较为丰富,整体群落特征要优于其他山体林。土山多样性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偏低,说明土山树种较为单一,林木的种类少,优势树种地位明显。5座山体林可归纳为25种群落类型,包括马尾松+黄檀、麻栎、杉木、杉木+槲栎、水杉+板栗—构树、桂花+化香等。山体林调查群落的生物量范围在5.33~83.38 t.hm-2之间,各山体林的储碳功能差异很大,城市山体林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大小顺序为土山>紫蓬山>卧牛山>冶父山>鼓山。通过美景度评判法(简称SBE法)对五座山体林的林内景观、步道景观进行了美景度评价,了解公众的审美趋势。可以发现,人们往往钟爱那些健康状况良好,枝干挺拔,垂直结构有变化的林地。另外,树形整齐的小规格树木在规则式的栽植模式下,也受大家的喜爱。以杉木为代表的针叶树种林分密度很大,给公众的反应很压抑,不受欢迎。从山体林森林结构、生态功能、景观评价三个方面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最底层设7个指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城市树木健康指数、碳密度、美景度指数。综合结果表明五座城市山体林卧牛山森林结构最稳定,生态景观效益综合指数最高,土山、冶父山、紫蓬山次之,最后是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