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汉语形容词研究薄弱,中古形容词研究成果较少。竺法护是西晋时期的一位译经家,他的译经现存八十五部,一百九十一卷。我们从中找到了 1553个形容词,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本文具体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竺译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如何?它们怎样分类?竺译形容词句法功能有何特点?配价方面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竺译形容词有哪些具体句型?其语义指向如何?有多少竺译形容词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这些词语怎样释义?我们坚持意义与形式相结合的研究原则,从认知语义学角度、配价理论、语义指向以及训诂学角度来阐明上述问题。文章对竺译形容词既有共时描述又有历时比较;既有数量统计,又有性质分析;既有客观描写,也有主观诠释。全文共分五章,多角度展现了竺译形容词特点。主要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竺法护及其译经的情况,回顾了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历史、范围、方法、角度、成果与不足等,从而确定了竺译形容词的研究思路。第二章讨论竺译形容词的认知分类系统。本章分析了竺译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阐明音节形态、词汇结构形式、语法差异等要素同语义特征的关联。又进一步梳理了竺译形容词的概念范畴层级,从范畴层级角度重新界定了性质、状态这对语法概念。其中性质概念是为状态范畴提供认知基础的基本层次范畴,状态概念是寄生于性质概念中的下位范畴。以此为基础,我们对竺译形容词进行了三级划分。每一级划分的理据都是概念的认知复杂度、精细度。第一级划分以竺译形容词单复音节的形态区别为标准,划分结果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第二级划分后,性质形容词被分为单纯属性词和复杂属性词;状态形容词则被区别为弱状词和强状词。第三级划分针对强、弱状词,划分得到磨损型和非磨损型强、弱状词。第三章研究竺译形容词的配价。这一章主要归纳出了竺译一价、二价形容词的句法组配、具体句型、语义组配。此外,还探讨了竺译动态二价形容词的形成原因。与现代汉语形容词配价相比:一、竺译形容词没有三价类;二、竺译二价形容词总量上较少,且多集中在状态词内;三、一些竺译二价形容词能直接带宾语;四、竺译形容词的补足语共计13类,竺译形容词没有“经历者”语义格,又因不出现在差比句式里,也不能指派“结果”格;五、竺译语料中有非自主二价形容词,现代汉语没有。六、竺译形容词也有兼价形容词的存在。第四章阐述竺译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本章首先描述了竺译形容词做谓语时的语义指向:在简单述谓结构中,语义有单指和兼指两类情况。语义单指时,多指向主语。或前向顺邻指,或后向逆邻指。动态二价形容词语义单指时,多后向逆指宾语。二价形容词语义兼指主语和宾语。在复杂述谓结构里,语义指向有三种情况:一、语义兼指从属结构和直接述谓结构中的主语;二、语义前向邻指从属结构的主语;三、语义前向隔指从属结构和直接述谓结构的共用主语。第二、三种情况属于语义单指。语义兼指中不单有二价形容词,某些一价竺译形容词在复杂述谓结构中也能兼指。动态二价形容词语义兼指多发生在表比较义的复杂述谓结构中。其次,本章阐述了竺译形容词做定语、状语、补语时的语义指向。文章指出:语义指向、句法位置、语义类三者关联模式的决定因素是形容词语义类;“语义同指”是因为句法结构与形容词的性状依附性相匹配,“语义异指”是句法结构与形容词性状依附性龃龉。而形容词依附性是由形容词表征的认知域(或者说语义类)所决定。第五章考释了《汉语大词典》未收的竺译形容词。我们统计,竺译语料中共有123个形容词未收录进《汉语大词典》,约占竺译形容词的7.92%。这些形容词主要集中在状态形容词,多为后起的复音节形容词。其中强状词共计27个,磨损型强状词仅2个,非磨损型有25个;弱状词有96个,磨损型弱状词18个,非磨损型弱状词有7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