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电影是通过影院最终得以完成,同时通过影院放映产生其经济价值。影院是电影传播的重要空间,恰好处在电影生产、电影放映、观众观影等诸多结构的交叉点上,影院管理则是影院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又可分为影院经营管理与影院政府行政管理。影院管理不仅是电影产业及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着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尤其是社会的文化制度及其意识形态。
有关民国时期电影的学术研究是中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现代上海电影研究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然而,有关近现代上海影院管理的学术研究较少,而上海租界影院行政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就影院管理研究而言,这一研究状况造成诸多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由此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有关近现代上海,乃至中国电影业的学术研究水平。具体而言,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其一,现有的近现代上海影院经营管理研究不仅以二手,或者三手材料为主,而且由于脱离同时期上海租界影院行政管理研究,因此无法真实地呈现上海影院经营管理之所以形成并发展的租界政治及其行政语境,而这一语境在近现代深刻影响了上海影院经营管理形态、上海电影产业发展轨迹、民国政府电影管理制度之演进。
其二,虽然相关学术研究零星地涉及近现代上海租界影院管理,但是,往往笼统地考察民国时期上海所有影院管理,忽略管辖影院的行为主体。
其三,上海租界影院行政管理研究的匮乏状态严重影响了有关上海民国时期电影产业及其政策环境的研究质量。
本文试图以1908-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影院行政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工部局如何管理公共租界内众多的电影院,考究工部局影院行政管理与影院空间建构、影院经营管理、影院观众观影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究其间的复杂性、延续性和转型过程,分析原因所在。本文在占有上海档案馆珍藏的大量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力图客观地揭示上海公共租界影院行政管理的历史发生、基本内容及其特征,探究工部局对影院行政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希望以此实质性地填补国内外学界在上海公共租界电影研究上的空白,为民国电影史研究,乃至上海史研究,提供一点基础性的研究文献。
上海较早引进近代西方出版工业,而且档案保存相当完备,历史资料丰富,这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文重视历史原始材料,立足于这一时期公共租界英文历史档案以及当时主要的报刊杂志,与此同时,也大量参考了以往及当前国内外的相关学术研究文献,以期本研究能够建立在坚实的原始史料基础上,广泛援引与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史料运用与理论思考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