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迟钙矾石生成是混凝土一种潜在的劣化作用,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甚至避免其对混凝土的破坏。本文研究了养护制度、胶凝材料组成对于延迟钙矾石生成的影响,并对延迟钙矾石的膨胀机制作提出一种假说。本文参照LCPC(法国桥梁公路中心试验室)评估混凝土对延迟钙矾石生成抵抗能力标准进行试验。试件在制备完成后进行热处理,包括预凝、加热、恒温、冷却四个阶段,采用自制组合温控养护系统以达到标准要求。热处理结束后经过两次干燥-加湿循环,再将试件置于20℃水中恒温养护。当热处理过程中最高养护温度低于70℃时,混凝土不会有延迟钙矾石生成的反应发生。当养护温度超过80℃,且SO3充足(石膏掺量达到5%)时,延迟钙矾石生成会随着温度和石膏掺量的提高反应逐渐加剧,膨胀率持续增大,最高养护温度为90℃时,7%石膏掺量的混凝土试件135天膨胀率达到0.194%且伴随着吸水质量增加,抗压强度和动弹性模量下降等现象。对于砂浆试件,具有类似的膨胀结果。与7%石膏掺量混凝土试件相比,在SO3/Al2O3(molar)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碱含量的提高,砂浆试件膨胀率会进一步增加,135天膨胀率达到0.316%。团簇状钙矾石不会引起大量的膨胀,多汇集于孔隙和裂缝中的针状晶体则是膨胀及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膨胀机制的一种假说,在尖窄裂纹处,离子沉淀在钙矾石晶核上,使晶体不断生长,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巨大的结晶压力,导致了裂纹的扩展和宏观的膨胀。此外,随着温度、石膏掺量和碱含量的提高,钙矾石晶体数量大幅度增加且有针状钙矾石晶簇出现。掺加粉煤灰对于延迟钙矾石诱导的膨胀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在掺量达到40%时,作用最为明显,相比于无粉煤灰掺加的试件80天膨胀率减少幅度最高可达到89%。并且,钙矾石也由倾向于呈针状晶簇转变为散落分布。参照LCPC评估标准时,随着养护温度的提高,线性膨胀率与SO3/ Al2O3 (molar)的线性相关性和DEFindex的二次相关性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