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具有的尺寸效应和独特的光学性质,使得其在离体细胞标记、活体细胞成像、光动力疗法、免疫荧光标记和寻找药物靶点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单独的量子点颗粒容易受到晶格缺陷与杂质的影响,荧光产率很低。所以常常当以其为核心,用另一种半导体材料材料包覆,形成核-壳结构后,这样既可提高量子产率,消光系数也有数倍的增加,同时在生物医学上核-壳量子点的细胞毒性也显著的降低。
本研究首先以 ZnS 包裹的CdSe 量子点(CdSe-Zn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尺寸效应和荧光特性;进而利用光谱法研究了量子点与血液中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以此推断量子点对血清蛋白的毒性机理;以二氧化碳培养箱为载体,设计了 PDT 体外实验光照室,以 HL60 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利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多因素影响下 PDI 最佳灭活参数的分析方法;改进了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实验方法,并以人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量子点对正常细胞的暗室毒性作用;利用 CCK-8 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综合分析了 PDI 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
实验结论如下:(1)随着量子点粒径的增大,发射峰会发生“红移”现象,在ZnS包裹的CdSe量子点的核-壳结构中,量子点发射峰主要由核粒径决定;(2)量子点与血清蛋白会发生相互作用;(3)以二氧化碳培养箱和LED 光源为基础设计的PDT 光照室具有性能稳定,干扰因素小的特点,适合PDT的体外研究;(4)在PDT疗法中,量子点对HL60细胞和PBMC细胞都有灭活效果,但灭活效率不同,对PBMC细胞的灭活率小于HL60细胞,说明量子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5)改造了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实验过程,设计了微型电泳槽,结果表明实验的重复性好,易于操作;(6)在PDT未光照情况下,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对正常细胞仍然具有暗室毒性效应,所以量子点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是在 PDT中减少对正常细胞毒性的解决途径,方法是改善量子点表面的修饰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