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苏.拜厄特(1936-)是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大都以女性为主体,关注女性的生存处境,探讨女性主体性问题。她的第五部小说《占有》糅合了多种文学批评思想,一经发表就先后在欧美大陆成为畅销书,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并于1990年获得英国文学布克奖及爱尔兰“国际小说奖”,成为拜厄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拜厄特对女权主义和妇女争取自由特别感兴趣,她称自己是一个政治上的女权主义者。她一直认为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在世上有所作为;女性在争取权利和自由时,应审时度势,早日实现自由之路。在《占有》中,拜厄特在追述女性争取权力和自由的历史时,也通过神话、史诗、寓言故事等呈现女性主体性被隐藏、不断重组以及在试图操控它的男性凝视下的不稳定性。拜厄特认为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主义者进行了错误的评论,她反思女权主义的历史,提出了构建女性主体性,特别是提出了构建知识女性主体性的思路和框架。《占有》紧紧围绕着女性的生存状况进行描述,展示了拜厄特对女性主义运动所作的积极的态度.,她认为女性在追求权力和自由时,应保持主体性,与男权主义和谐共存。本论文拟从构筑女性主体性方面论述《占有》对女性主体性的构建以及拜厄特在小说中流露的女性主体性重构思路。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拜厄特的生平以及创作经历;介绍《占有》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回顾了评论界对《占有》的评论;介绍女性主体性并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了《占有》中婚姻中女性的女性主体的建构。(1)梅卢西娜被男性建构的主体性。梅卢西娜是法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维多利亚时期的女诗人拉莫特把她的传说改写成一部名为《梅卢西娜》的史诗。尽管梅卢西娜法力无边,为家人建造房屋与城堡,给邻近的村民们带来丰收,她被男性描述为恶魔、蛇妖,最后遭到抛弃,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飞回来哺乳襁褓中的幼儿。拉莫特改写神话故事,目的在于展示男性对女强人的偏见,并赞美了伟大的母性。(2)艾伦被动的主体性。艾伦出生于家境殷实的人家,作为父权制度下的女儿,她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长期屈从于父权制的她,最后被训练成乖巧孝顺听话的女儿,甚至由父母决定她的婚期,导致她36岁才能结婚,造成了她的性恐惧和冷淡,留下终身不能为人母的遗憾。第三部分析了《占有》中单身女性主动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本部分包括以下两方面:(1)拉莫特的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一方面,拉莫特有意识地追求自我主体性。作为知识女性,拉莫特大胆地通过神话、童话故事等表达自己渴望自由、自主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为自由与自主奋斗的决心。另一方面,拉莫特在建构主体性时的遭遇矛盾。分别从她反抗男性中心文化和话语以及屈服于男权社会三方面进行论述拉莫特的矛盾。在时代以及各方面客观条件限制下,旧时代反抗父权制是不可能彻底的成功,拉莫特最后选择屈服于男权传统。(2)莫德自我实现的建构主体性。莫德通过自身努力,在文学批评界拥有一片天地。在生活和职场中她保持孤立,对男性持敌对的态度。然而通过搜集和总结拉莫特痛苦和无奈的一生后,莫德明白了生活与工作中两性之爱的重要,于是她接受了男友罗兰,与他和睦地相处。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结语。基于以上分析综述了全文的主要观点;阐明了《占有》中令人深思的女权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