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泌乳系统正常菌群的检测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稀释滴种法对30头健康母黄牛的健康泌乳系统的10种正常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确定了黄牛泌乳系统各部位正常菌群的种类及其数量,并分析了各正常菌群在黄牛泌乳系统四个部位的分布状况。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动物肠道、呼吸道、生殖道及其他孔道系统的正常菌群的研究均有一定报道,而在哺乳动物泌乳系统正常菌群方面还未见报道。选取曾哺乳喂养过小牛的健康母黄牛,通过对其的外观、乳房及奶样的健康状况检查,确定为健康黄牛的健康乳腺才能用于泌乳系统正常菌群的检测。以无菌操作从黄牛乳腺的四个部位(乳头、乳池、输乳管和腺泡)用菌棉拭子蘸取样本0.1ml,并对其进行稀释,将稀释液接种于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培养基,对相应的培养基进行需氧或厌氧培养。对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乳杆菌(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肠杆菌(Escherichia)、肠球菌(Enterococcus)、类杆菌(Bacteriodes)、真杆菌(Clostridium)和梭菌(Eubacterium)10种正常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观察各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挑取典型菌落镜检并做纯培养,对纯培养物进行必要的生化试验,包括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吲哚试验、产H2S试验、接触酶试验、脲酶试验、七叶苷水解试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发酵试验。根据以上特征来鉴定菌群。试验结果为:有6种菌群被检测出,分别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乳杆菌(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肠杆菌(Escherichia)。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在乳池最多,0.1ml样本中平均含680 CFU/ml,在腺泡最少,0.1ml样本中平均含203 CFU/ml;乳杆菌(Lactobacillus)在乳池最多,0.1ml样本中平均含882 CFU/ml,在腺泡最少,0.1ml样本中平均含117 CFU/ml;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乳头最多,0.1ml样本中平均含372 CFU/ml,在腺泡最少,0.1ml样本中平均含36 CFU/ml;芽孢杆菌(Bacillus)在乳头最多,0.1ml样本中平均含423 CFU/ml,在腺泡没有分离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在输乳管最多,0.1ml样本中平均含203 CFU/ml,在乳头最少,0.1ml样本中平均含22 CFU/ml;只在一头黄牛的乳头分离出肠杆菌(Escherichia),0.1ml样本中仅含120 CFU/ml。黄牛泌乳系统各正常菌群的数量均较少,远低于其他孔道系统。黄牛泌乳系统的优势菌群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在黄牛泌乳系统中乳头的优势菌群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芽孢杆菌(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乳池、输乳管和腺泡的优势菌群均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经检测发现,同一头黄牛泌乳系统四个乳区的菌群种类及其数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在四个乳区中选取任意一个采取样本。各菌群在泌乳系统各部位的分布状况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的数量均是乳池最多,二者在其他三个部位按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输乳管、乳头和腺泡。芽孢杆菌(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的数量均是乳头最多。芽孢杆菌(Bacillus)在乳池和输乳管的数量次于乳头,在腺泡没有分离到;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其他三个部位按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输乳管、乳池和腺泡。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数量在输乳管最多,而后依次为乳池、腺泡和乳头。试验结果表明黄牛泌乳系统正常菌群的分布规律与其他盲端系统相符合,如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越是靠近盲端深处,各菌群的数量越少或呈无菌状态。推测在泌乳前黄牛泌乳系统是无菌的,泌乳后仔畜吮吸产生的负压和奶中的丰富营养为正常菌群定植提供了条件;腺泡应是无菌的或菌最少,但由于乳汁的蓄积和倒流,可影响检测结果;泌乳牛处在不同的泌乳期,乳腺中的菌群也会有所差异。黄牛泌乳系统正常菌群的另一个特点是数量少,非天文数字,较其他系统少得多。奶牛乳房炎为奶牛的常见病,是世界奶牛业最主要的危害因素之一。引起乳房炎的病因较为复杂,病原也很多,防治困难。如果能从微生态学角度去进行防治,也不失为一条途径。本试验为牛泌乳系统的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具有一定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
其他文献
干扰素是种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诱导细胞内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
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在生产中防制该病,有必要对毒株进行分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