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为例,研究分析伏沙地的植被、土壤和光谱特征。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植被群落、土壤和光谱特征的相关数据,并通过与典型草原和沙质草原对比,找出伏沙地的可鉴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典型伏沙地的植被类型以典型草原群落为主,群落中有指示性的沙生物种出现,如:褐沙蒿(Artemi siaintramongolic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等。林地伏沙地以榆树疏林草原类型为主,林下分布着灌丛和典型草原群落。湿地伏沙地以湿地群落为主,群落中主要为湿生物种。 2.伏沙地群落中野韭(Allium ramosum)、双齿葱(Allium bidentatum)等物种的重要值较高。典型草原以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l)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建群种,并伴有一些典型草原常见物种。沙质草原中褐沙蒿、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的重要值较高。群落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等特征都小于典型草原,大于沙质草原。 3.土壤特征方面,伏沙地的成土结构不完整,由腐殖质层和沙母质层组成。伏沙地土壤中砂粒含量比典型草原要高,比沙质草原低;土壤黏粒含量典型草原﹥伏沙地﹥沙质草原。伏沙地营养物质含量比典型草原低,比沙质草原要高。伏沙地是典型草原向沙质草原演替的过渡阶段。 4.从典型草原、伏沙地和沙质草原的光谱曲线对比来看,典型草原和伏沙地反射曲线基本相似,斜率较高。沙质草原红边斜率比其他两种群落低。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从大到小为典型草原﹥伏沙地﹥沙质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