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juren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治理专题的决定,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目标之一。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国家治理的政策决议和战略部署已经充分表明了国家治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中所具备的作用和功用,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应用属性提升和综合实力助力国家治理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的相关概念、特性及立论依据,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主要形态以及其发挥的实践路径,以“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主线对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进行尝试性的理论建构,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的全方位认识。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章是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理论阐释,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国家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的概念剖析,进而对其进行概念界定,以明晰本文的核心概念。而后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特性,把握其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独有特性,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何以立”,以达到为本文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的主要形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有什么”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的主要形态,一是巩固国家治理的共同思想基础,包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的价值引领以及凝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理念共识;二是汇聚国家治理的多维主体力量,主要包括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力量,激发群体治理的主体力量;三是培养时代发展的国家治理人才,主要包括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意识形态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资政建言的专业人才。第三章是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的发挥路径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怎么办”的问题解决。本部分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要素入手探索路径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功能:一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目标,主要包括助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目标;二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内容,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构筑国家治理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凝聚国家治理各方力量,以民主法治教育为基础支撑国家治理基本方略,以全面发展教育为旨归提升国家治理主体素质的内容体系;三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方式,主要包括在显隐结合中助力国家治理,在多方协同中助力国家治理,在虚实结合中助力国家治理。
其他文献
恩格斯无产阶级贫困理论深深植根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之中,是在批判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贫困学说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时代呈现出进步与退却并存的特征,一方面,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工厂、国际贸易、民族交往、物质生产等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分化、阶级冲突、工人斗争运动等愈演愈烈。无产阶级处于极端穷困潦倒的境地。随着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
学位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乎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和头等工作。十八大以来,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复杂”的客观现状,另一方面是意识到我们党需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历史
学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要求国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继续勇于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日益增强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力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成果,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的全方位现代化,实现更深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能动性,在踔厉奋发中实现共同富裕。如今,我国的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瞩目性的进展,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开始酝酿“和平演变”战略,着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与渗透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率先对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予以关注,并对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西方“和平演变”威胁进行了具体思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反“和平演变”措施,其形成的反“和平演变”思想,已经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方仍
学位
《非摄影的概念》和《虚构摄影:一种非标准的美学》两部著作是拉吕埃勒从他的“非哲学”视角出发对美学进行创新性思考的成果——“非美学”思想的集中展示。在这两部著作中,拉吕埃勒从摄影开始,探讨了传统摄影理论对摄影施加的规定和限制,提出了破除这种限制所需要采取的手段,随后,他拓展这些手段的使用边界,不再将它们拘泥于重构摄影与摄影理论的关系,而是扩大到重构艺术和美学的关系的过程中。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章节论
学位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成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小提琴手”。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助力下,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资产阶级力量优势不断扩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系列新变化。与此同时,国际工人运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革命斗争方式亟需作出调整。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广泛传播中遭到了来自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攻击和以“青年派”
学位
关注人在环境中的生存问题以及社会制度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态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其生态思想在《资本论》时期走向成熟并系统展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生态思想的立意不在局限于意识阶段,更多的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为出发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变换的断裂、资本逻辑反生态性的批判、循环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生态思想的阐释。同时,马克思在《资
学位
新中国十七年《人民日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议题吸引、影响、感染着广大人民群众。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理论为基础,将新中国十七年《人民日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像作为研究对象,从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实践的生成、开展、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以探寻《人民日报》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实践逻辑和价值意义。第一章主要阐释了新中国十七年的社会
学位
时至今日,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便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一百年来,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下,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发展,迎来光明前景。历史能给人以启迪和定力。全面系统回顾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来的发展历史,能为继续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提供有益启发和宝贵鉴戒。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既有一展宏图的大好机遇,也肩负着民
学位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随着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摆脱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滞后的局面,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国家大力支持促进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支持小组,从一部分高校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落后的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支持活动,即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