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奏议》(宋代部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u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由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辑的《历代名臣奏议》共350卷,近九千篇奏议,它是一部收集了上自商周,下迄宋元约两千余位历代名臣的奏议汇编。该书取材广泛,举凡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赏罚,无不收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民俗、士人心态等情况。在明朝前期史鉴书编纂成风之时,该书的编纂主旨是供当时统治者参稽历代政治得失,以古鉴今之用。《历代名臣奏议》所录宋人奏议,约占全书篇幅的十之七八,共七千篇左右,乃全书之精华所在,是研究宋史的重要资料。《历代名臣奏议》收录的宋人奏议主要来源于宋人文集、《宋史》、《宋朝诸臣奏议》和《宋文鉴》等书,直接抄录、不加删润的特点可直接用来校勘他书。今存宋人文集大多为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中很多奏议文字经清人篡改,而《历代名臣奏议》所录奏议就具有资料的原始性,有很高的校勘价值。此外,《历代名臣奏议》收录了很多传世文集未载的奏议。并保存了不少无文集传世的宋人奏议,尤其收录了大量南宋诸臣的奏议,为研究南宋历史、人物和各类专史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部分奏议具有很高的辑佚和补阙的价值。《历代名臣奏议》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不容忽视。《历代名臣奏议》与赵汝愚编的《宋朝诸臣奏议》在编纂体例和收书范围等方面的异同体现出编者不同的编纂思想和两部书各自的时代特色。作为皇室宗亲,赵汝愚如南宋君臣一样普遍认为:北宋亡于变法,亡于没能坚持元祐之政,因此在《宋朝诸臣奏议》一书中体现出“褒元祐、贬熙丰”的编纂思想。《历代名臣奏议》的编纂年代虽已经远离了宋朝党争的时期,北宋亡国之恨在一般士大夫头脑中已不像南宋士大夫那样深重,对变法派的人物和言论也不像南宋士大夫那样敌视,杨士奇在编纂是书时继承了赵汝愚的编纂思想,同时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历代名臣奏议》收录了大量南宋诸臣的奏议,而这些南宋诸臣大多为理学名士,反映出理学在明朝前期备受推崇的地位。
其他文献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传统的静态的无线频谱管理方式使得部分频谱通常处于空闲状态,限制了频谱的使用效率。近几年提出的认知无线电技术旨在
人脸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在人脸识别,人机交互,视频监控,机器人视觉等领域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大幅增强和价格的逐步
对技术的研究一直是遵循从“人→物”的思考方式,而越来越多的技术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从“人→物→人”或从“人→人”的模式。人们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变迁和对技术的哲学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博客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近年来语码转换是语言界研究的热点。所谓语码转换是指在社会语言交际中,持有至少两种语言编码的双语人,将两种(甚至以上)语言编
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语法现象,众多格式的使用问题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而言已经习焉不察,却给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语法格式的研究一向是现代
随着中外影视作品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被引入国内。国外的情景喜剧,尤其是美国的情景喜剧更是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对于情景喜剧的配音
本文在对《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全年报刊近6000余万字真实文本语料的抽样统计分析基础上,试图充分描写经济类语料中英文字母词语使用的原始面貌,探求汉语系统对英文字母词语
本文分析了企业筹资风险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控制企业筹资风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