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是当前我国儿童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之相应,“儿童本位”已经成为一个与“儿童”相关的一切领域如教育、文学、影视等领域的热门词汇,并出现了如“儿童本位的教育”、“儿童本位的文学”、“儿童本位的影视”等说法。这种变化“让我欣喜让我忧”,欣喜的是我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忧虑的是这种正在变化的观念里存在很多对“儿童本位”的误解甚至歪曲。为此,本文以自然和文化两个概念为经纬,从哲学、历史和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儿童教育的本质。希望能够在深化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儿童教育近现代立场在中国的确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创造、面向未来的自由存在者。通过对柏拉图的两个著名隐喻的分析,本文认为,教育是引导人面向存在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走向自由,但它并不仅仅是通过知识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导人独立应对存在危机、不断进行自由选择而实现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论是西方教育家如柏拉图、卢梭、杜威还是中国的教育家如孔子、陶行知,他们都试图激发人内在的力量,引导人发现自身,从而走向完美。在这些伟大教育家的思想里,超越知识崇拜,发现人的高贵,以人本主义教育推进人的不断发现既是他们的教育主张,也是他们的社会理想,因为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政治的,它必须引导人面向自身。从科学的角度看,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如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学以及进化论思想的发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人”的形象的新图景。这些科学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人对自我发展潜力的信心。同时,它告诫我们,对人类自己要像对待浩瀚的宇宙一样保持敬畏,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事实,永远不要试图干涉或主导另一个宇宙的运行,因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应该改变那种以知识为中心的“工艺学”教育,客观地看待儿童的存在,并以科学的态度处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在真正的儿童本位的教育世界里,教育是为儿童的发现而准备的。儿童是教育的中心,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依据;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揭示童年秘密、“发现”儿童的过程。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儿童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创造的“发现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