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RAM缓存优化策略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che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处理处理器和内存读写速度差异的一个有效的功能部件,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SRAM作为Cache的技术受到了存储单元面积、静态功耗等因素的限制。STT-RAM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的存储材料,它有着低功耗、快速的读速度、高密度、多级单元能力等特点。在当今高性能计算的时代,处理器的快速计算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存储器的性能就成为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主要瓶颈。而STT-RAM自从出现以来,一直被当作最有希望替代SRAM作Cache的存储器材料。但是由于STT-RAM本身的写速度比较慢,写能耗也比较高,所以现在对STT-RA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STT-RAM Cache的写延迟,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以及降低STT-RAM的写能耗,从而进一步降低存储系统的能耗。本文根据STT-RAM的特性,首先分析了STT-RAM的几个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什么参数以及怎样的参数的STT-RAM才能适合做LI Cache。然后,选择了合适的数据保存时间。通过实验,在设定的STT-RAM数据保存时间内,对L1Cache上数据块访存数据做分段统计,我们发现,在数据保存时间内的大部分数据块的刷新是徒劳的。本文针对这个研究点,提出了基于计数器监控的避免刷新的策略,分析了NRS策略的可行性并详细的设计了计数器的整个监控流程、数据处理流程以及每种出现情形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对写次数的降低以及能耗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同时系统性能有1.5%的提升。针对STT-RAM不同的数据保存时间的特性以及不同数据保存时间导致的写能耗的差异性,本文采用了混合不同特性的STT-RAM作为L2Cache,将STT-RAM L2Cache分成写延迟不同的两个部分,对每个储存部分的数据进行动态的监测和管理。根据提出的STT-RAM L2Cache的架构,提出了相应的数据迁移管理策略,总的目的就是努力使读写特性不同的数据分块存储,从而降低L2Cache上的数据的写次数,降低写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架构的STT-RAM L2Cache上的数据迁移策略的设计和采用SRAM L2Cache相比性能下降了2%。但是,和采用纯STT-RAM的L2Cache相比,性能提升了6%。同时,本文的策略和文中实验的基准策略相比,写能耗有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本文通过NRS策略和OFMS策略对STT-RAM Cache进行写操作和写能耗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优化策略能有效降低STT-RAM Cache的写能耗。
其他文献
因为MapReduce对于处理大规模数据有着很好的可扩展性,所以MapRe-duce成为了云计算中非常流行的一个编程模型。但是,MapReduce在异构集群上的表现并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Web服务和网格计算是构筑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兴分布式计算技术,以集成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异地处理、跨网协作为特点,成为构建企业异构信息交换平台的下一代支撑技术。Globus
随着互联网上信息成指数级的增长,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通过文摘可以减小信息量,但是如果对大量的文本信息做文摘,人工进行的这些专家文摘所消耗的时间是不可
虚拟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意义重大同时也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现代密码学已经并且正在成功解决众多开放网络和公共信道下的保密问题。认证是现代密码学中的一个关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环境中传输控制协议(TCP)性能。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基本原理。接下来,研究分析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TCP性能,引入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Design,简称CSCD)研究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果。较早的CSCD研究大多考虑局域网环境下的情况,但随着网
近年来,信息数字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设计规模的不断复杂化,技术上的不断演进和成熟,业内研究者们正逐步由RTL级设计向系统级设计转移。然而目前国内在
情感状态在人们日常交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丰富的情感状态有助于个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对于情感分析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视觉和语音是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和有效的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对等网络等技术也得到充分的了解与研究。这些技术在各种领域的运用,促成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供应概念,服务计算因此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长足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应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机关